第三章 江月何年初照人

《穿越遇李白》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一)

春夜,瓜洲。

阁楼外,春江水轻轻拍岸,如同私语,听久了,可以恹恹地睡去。

远远望去,飞檐闪着寒芒。

花开在江流宛转的天际,只能相望,不可闻香。

妆镜台上,花影扶疏,先印在清晨打开的胭脂盒,又印上那只刚才还在穿引青丝的玉钗。

冷冷清霜,玉帘卷不走,放开愈浓。再看那捣衣砧上,白霜清洒。轻轻挥衣袖,刚拂去,又洒满。

我看见,扬州城外,曲江春暖潮涨的夜里,江边走来了一个孤单的身影。

那个人停下来,对着夜空中的皎皎孤月,凝思出神。

那时扬子江入海口就在扬州边上,所以,他那时看到的明月,其实是从海上升起的。

所以,海也在我眼前。

春,绿了扬子江岸;

江,倚着花林荡起银波;

花,月色中暗香浮动;

月,如玉盘悬于邃空;

夜,温柔如水,心可皈依。

春、江、花、月、夜,是扬州这座城最好的指代。撩人的春色、江边的垂柳、三月的烟花、二分天下的明月,还有灯火阑珊的月夜,每一样,都是这座古城的符号,而这一切也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景。

那个人站在江边,徐徐吟出一**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我不禁击节叫好!

“你是谁?”那人被吓了一跳,施礼问。

“我叫未来人,偶然路过此地。先生的诗太好了,我忍不住叫好。打扰了!”我还礼。

“哈哈,有人欣赏我的诗,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他递给我一杯酒。

“干杯!”我俩对饮了一番。

“先生是张若虚。”我听了他的诗,已经知道他是谁。这首《春江花月夜》,后世不少人耳熟能详。我更不例外。

“啊?你怎么知道?你是未卜先知?”张若虚很震惊。

我把见到李白的经过简单介绍了,他也来了兴致。

这是大唐神龙年间,李白还是个幼儿。

“李太白先生?”张若虚很好奇。

知道后世都称李白诗仙,张若虚也对他肃然起敬。

我为他讲了很多李白的故事。

人海比眼前的海还深,每一个时代知名的人就那么几个,所以,他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更是蒙尘千年。

一千年后,发现这颗明珠的,是晚清经学家、文学家王闿运,他在自己的着作《湘绮楼论唐诗》中对这首诗大加推崇说,“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史书上有关作者的记载却只有一句——“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张若虚,好像是虚幻中的人物。

生于盛世,对于诗人来说,是幸,也是不幸。

大概盛唐的《春江花月夜》烂大街了,无论酒肆歌坊还是驿馆市集,只要有歌女,这个调调都是基础配置。倘若不是“一线诗人”,写再多的《春江花月夜》,也只会被盛世诗海淹没。

穿越遇到李白之后,为什么又遇到“孤篇官全唐”的张若虚?

琢磨了许久,我突然醒悟了:遇到李白这个“诗仙”,在李白诗气统治力下,我得来一次唐诗之旅!

正好我喜欢唐诗。

诗的世界,我来了!

(二)

千里之外的长安城,礼泉坊一处深宅大院里,太平公主的女儿武艳,手里捧着张若虚寄给她的《春江花月夜》锦书,遥望着扬州。

五十岁时,命运和张若**了个大玩笑。

圣历二年,张若虚被太平公主请去担任她两个女儿武艳、武丽的教师。武艳、武丽是太平公主第二次婚姻而生。

太平公主可是唐朝武则天时期最有名的公主。

永隆二年、开耀元年(公元681年),太平公主约十六岁时,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

太平公主的这第一次婚姻结束于七年后,她二十三岁。因兄长薛顗参与唐宗室李冲的谋反,牵连到薛绍。武则天下令将薛顗处死,薛绍杖责一百,结果饿死狱中。当时,太

平公主最小的儿子才刚满月。

事后,武则天为了安慰女儿,打破唐公主食封不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将她的封户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户。

不久,武则天曾打算将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给自己的侄子、权倾一时的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罢。也有人说,是因为太平公主没看上武承嗣。

武则天又想到自己的堂侄、右卫中郎将武攸暨。

右卫中郎将,官名。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改右翊卫为右卫府而置,高宗龙朔二年(662)去府字,置一人,将军缺,则代之。宋朝置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以宗室为之,亦用为武臣赠典或武官责降散官。

但是当时武攸暨已婚,为此武则天不惜借故处死武攸暨的妻子。

这次婚姻,是武则天为了保护太平公主而采取的手段。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武则天在太平公主第二次结婚的两个月后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为成为了武家的儿媳而避免了危险。

婚后,太平公主替武攸暨生下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就是武艳、武丽。

对任何一个读书人来说,给当时权势极盛的的太平公主服务,可谓是求之不得的美差。

可是,凡事有两面。一个有学识、温文而成熟的男性对豆蔻年华的少女来说,往往是极具魅力的,武艳很快对这位差不多大自己40岁的老师心生爱慕之情。

师生两个每天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少女的痴情,点燃了张老师蠢蠢欲动的小火苗,随后一发不可收拾,二人爱得如痴如醉,爱得忘乎所以。

然而,巨大的年龄差,巨大的阶层差异,注定这个感情之花不论怎样怒放,都结不出想要的果实。

而最直接的原因是太平公主喜欢“收纳”青年才俊。崔湜就是其中之一。

崔湜年轻时便以文辞着称,后考中进士,累迁至左补阙,又参与编撰《三教珠英》,改任殿中侍御史。

太平公主久慕崔湜的学问、仪表、风度,想招他进府,没想到崔湜却拒绝了她。

太平公主不死心,左思右想找不出好办法。

旁边管事给她出主意说:“公主殿下,我有一计,咱可以和崔家联姻,将武艳嫁给崔湜的弟弟崔涤,两家成了亲家,常见面自然不在话下。您看如何?”

对两家来说,这是个共赢的点子。虽说崔家已是门阀贵族,但和太平公主联姻,多一个可以依靠的保护伞,岂不是更保险?于是,两家很快就将崔涤和武艳的婚事确定了下来。

只是令太平公主没有想到的是,女儿武艳正和张若虚热恋,别说是崔涤,就算是皇帝,可能也入不了她的眼了。

得到了确切消息的武艳向张若虚哭诉自己已被母亲定亲的消息。

武艳对自己的爱情还抱有幻想,张若虚却明白,自己需要赶紧离开公主府了,否则二人的事一旦败露,等待他们的还不知道是什么结果呢。别说是太平公主,就是在崔家眼里,自己也不过是一只蝼蚁。

(三)

张若虚逃回故乡扬州,旅途是在寒冷的冬季,到扬州已经是早春二月。

扬州春色着实殊胜,以至于张若虚百年后的唐代诗人徐凝写下了后世传诵的名句: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这三分之二的隽永诗意,别致而新奇,让后世之人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

此后,北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也不逊色。至于“月色无赖”,后世如王安石“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中的“春色恼人”,即运用了同一手笔。

这样美好的扬州,让张若虚心情好了些,但依然时常惆怅。

自己今后的仕途已经注定渺茫,对于自己爱着的青春少女,他更是爱莫能助。

扬州美景伴着张若虚复杂的情绪。望月的人,想家的心,对人和宇宙的扣问,就在笔下的《春江花月夜》中朦胧地铺陈开来。

天涯共此时。长安城中的武艳,夜色中对着扬州的方向失神……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着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这首五言律诗,是张若虚早些时候写的,在给武艳做老师到时候教给过她。

如今,天各一方的两人,竟如同诗中的情景一样!可见,有些人的命运早已安排好,必然要沿着既定的轨道前行。

婚后的武艳并不幸福。崔涤知道,这个婚姻本就是太平公主的一桩交易,自己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他并不爱武艳,所以,二人的婚姻只剩下了形式。

春日的夜里,依旧

是武艳一个人独守空房。徘徊反侧许久,武艳提笔将这首《代答闺梦还》誊写在绢帕上。

(四)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张若虚生于大唐扬州境内。这时候的扬州,正是“江左名都、竹西佳处”,生在这样一个好时代,又在这么一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不用想也知道,张若虚的少年时代是很幸福的。

两年后,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公元649年7月10日),被后世无数豪杰崇拜的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他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又说钜鹿郡(今河北平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

隋末无道,李世民首倡晋阳起兵,被李渊拜右领军大都督,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隋都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唐高祖李渊任他为天策上将,封秦王。

唐高宗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

唐太宗在位初期,虚心听取群臣意见,开门纳谏。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李世民驾崩,中原的汉人们泪流满面,家家缟素;而那些异族的臣民,则用他们的方式为“天可汗”送行。割发、划面,从**草原而来的突厥人用这种方式,表达着他们的哀痛。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