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武则天-诗

《她们》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身体憔悴,精神恍惚,只因太过思念你。

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伤心泪绝,那就打开衣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注释】

看朱成碧:朱,红色;碧,青绿色。看朱成碧,把红色看成绿色。

思纷纷:思绪纷乱。

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

比来:近来。

石榴裙:典故出自梁元帝《乌栖曲》。“芙蓉为带石榴裙”。

本意是指红色裙子,转意指女性美妙的风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说。

【创作背景】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才人,唐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

唐太宗驾崩之后,她和其他嫔妃被送入感业寺当了尼姑。在此期间,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有了暧昧关系。

感业寺中的四年,是武则天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

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写下了《如意娘》这首诗。

【赏析】

《乐苑》上说:“《如意娘》,商调曲,唐则天皇后所作也。”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才人,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

而后太宗崩,居感业寺为尼。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复召入宫,拜昭仪。

武则天在感业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祸兮福之所伏,武则天在感业寺的日子也充满了命运的转机。

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她最有名的诗歌《如意娘》,史载这首诗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或许,正是这首诗,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发为尼的旧情人武媚。

《如意娘》一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含意。

一来明写抒情主人公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

梁王僧孺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夜愁示诸宾》)为此句所本。正是心乱眼花使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

二来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

三来借喻自己只身独处,花红叶绿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红颜薄命,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

“朱”、“碧”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构成了强烈的感情的冷暖对照。

眼前和一片寒冷碧绿触目伤怀,引起思虑万千。

“憔悴支离为忆君”一句直抒胸臆。从外表写入内心,尽言思妇的瘦弱不支和心力交瘁。

至此,这两行诗辗转写的是凄切,是寂寞,是深深地哀怨。

情绪的流向较为单一。

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打破一二句的和弦,以全新的节奏和韵律再现诗的主题:“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意谓: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执著、决然、不掩饰、不造作的独特形象跃然纸上,李白的《长相思》写“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去明镜前”与此句构思相似。

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它丰富了诗歌的情绪构成。

“不信”句诉说着“断肠”的相思,也隐含着相思的无可奈何,相思的难以喻说。

《如意娘》写得曲折有致,较好地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是武则天的上乘之作,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看朱成碧后来成为唐宋人常用成语。

李白诗:“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

也可以说看碧成朱。辛弃疾词:“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

《柳亭诗话》载:李白的《长相思》一诗中有“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之句,据说李白的夫人看了这首诗,对他说:“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李白听了后“爽然若失”。

后来有“刿目鉥心、掐擢胃肾”之称的孟郊又写出了“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这样语出惊人的句子。

但溯其本源,还是承袭了武则天的创意。

【简析】

《如意娘》是一首情诗。此诗前两句写诗人因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精神恍惚,身体衰弱;

后两句写其泪湿衣裙,有箱中石榴裙为证。

全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

《 腊日宣诏幸上菀》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明天早上要游览上苑,火速传诏给春神让它知晓。

百花一定要连夜齐放,不要等到晓风吹来方才开放。

【注释】

腊日:农历腊月初八。

幸:皇上驾临。

上苑:皇家园林,即神都苑(又称上林苑),在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之西,以花著称。

唐诗中有“春游上林苑,花满洛阳城”、“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之句。

春:指春神。

须:必须。

【赏析】

此诗简捷明快,语言流畅,主题鲜明,堪称上乘之作。

与诗序整体来看,充分反映了女皇洞察一切的睿智,随机应变的能力,刚毅果断的作风以及号令一切、吞吐宇宙的气概。

女皇初登大宝之位,需要树立权威,方能驾驭天下。

此诗正好显示了女皇主宰一切的神气和至高无上的尊严。

这首诗写腊八节百花盛开的奇景,也是一首具有特殊价值的诗歌。

诏书属于应用文体,诗歌属于文学文体,武则天用诗的形式写诏书,而且写得如此形象生动,可见武则天的写诗技巧,亦可见唐代诗风之盛。

诗歌已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诗的开始两句“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一写因,一写果,同时引起悬念,颇具戏剧性、情节性。

武则天贵为皇帝,生活极为豪奢,忽然异想天开,在冬天里想见到百花盛开的春日景象。

立意不可谓不奇,构思不可谓不奇,想象极为丰富。

“春”神是虚幻之物,如今却对她宣诏,勾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

武则天想干什么,第三句发”回答了读者的疑问。

腊八节,正是寒意极浓之时,百花一般在春天才开放。

虽是违背常理的想法,但却构成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诗的最后一句,是对第三句的有力补充,符合作者的身份、口吻,也切合作为诏书的写作要求。

这首诗想象奇特,充满着浪漫主义情调,语言明白如话,不事雕琢,在咏腊八节的诗作中是难得的佳篇。

《游九龙潭》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