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当枪使

《八零村女成长记》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啊!!!”

一声尖叫,杨咏晴从噩梦中惊醒,汗泪涔涔。她手捂胸口,惊魂难定。

此时天刚蒙蒙亮,还看不大真切,一个脚步蹒跚的老妇人站在院子东侧的茅草小屋前,正要敲门,突然听见屋里叫声,忙推门进来,连声问:“咋了,妮儿,咋了?”

房子矮,窗户小,屋里光线更暗了,妇人摸索着来到女儿床边,走近一看才发现床上的女儿大汗淋漓,顿时心疼不已,“咦,咋流了这么多汗呢?”

边说边撩开女儿额前乱发,用手背为她擦拭额头。

见女儿愣怔怔地没有反应,杨母忍不住又问了一声:“到底咋了嘛,妮儿?”

“妈,我……我好像做噩梦了。我刚梦到一个新娘子,没有脸,不是,是有脸,但没鼻子、嘴巴、眉毛,她眼睛是个黑洞,流的泪跟血一样,而且她身上的红嫁衣也突然变成白孝衣。真是太吓人了。”

“那不慌,不慌,梦都是反的哩,”杨母拍拍女儿手背安慰,“小孩子家做噩梦很正常,不害怕,不害怕。”

说着,还朝四周,嘴里叨咕,念念有词,“俺妮子胆儿小,你们有路过的仙啊,神啊,别来打搅哈。逢年过节,俺给你们多烧点纸钱,多磕几个头,你们可千万别缠小娃哈。”

杨母念叨完,又将女儿安抚一顿,然后看一眼外面纸糊的窗户,“天么,快亮了,我得去菜园割点菜回来,好配早饭吃。你待会儿睡好起来后,给灶膛添几.把火,稀饭再焖一焖就好了。咳……咳咳……”

杨母咳了几声,手扶床边慢慢直起身来,将头上的围巾裹紧些,绿色线织围巾上面破了好几个大洞,早已遮不住参差不齐的白发,她却日复一日戴着,针脚早已稀疏的不成样子。

这还是十岁那年杨咏晴用一整个夏天拾麦穗所得的钱买的棉线,给母亲织成的围巾。她早就想为母亲重织一个,奈何家里收入稀薄,却有无数用钱的地方。就连她一个十来岁的娃娃拼命捡麦穗稻穗攒的微许小钱,也总能有更紧急的用处:买油量盐啊,买纸笔蜡烛啊,交学费啊,买小鸡崽啊……总也用不到母亲身上。

在杨咏晴分神时,母亲已走到院里,弯腰提起竹筐,向正屋西房方向看了一眼,然后转头向女儿小声叮嘱,“妮儿,咳……可千万记得啊,给灶膛再添把火。咳,咳咳……”

家里大哥新娶的嫂子矜贵,睡觉时不喜人吵,吃饭无菜不欢,母亲不得不想法子将饭菜弄得精致可口些,可她身体却总是羸弱,还没动几下,就喘不上气来。

许是先前感冒没好利索的缘故,现在哪怕说话急促了些也要咳上小半天。

几次催母亲去医院看看,可她却总也不听。杨咏晴知道,母亲是怕花钱。

母亲身量小,体弱,常年弯腰干活儿,久而久之,背很难挺直了。常年的腰酸腿痛,让她走起路来很艰难,几乎是要一步一挪,尽管到菜地的距离不算太远,可要让母亲走,来回最少要半个多小时。

杨咏晴心想,有这会儿功夫,自己早就回来了,还能省去母亲一顿劳累。刚才噩梦初醒,她整个人还恍惚着,现下这会儿已神思清朗,忙开口叫住母亲:“妈,等等,我去。我腿快。”

边说边快速穿好衣服,趿拉着鞋子走出茅草小屋,将竹筐从母亲腕上取下挎在自己肩上。

到了菜地,杨咏晴很快割完一拢韭菜,看看时间还早,她打算再割点猪草回家。要不然她去上学了,这活儿就得母亲干,想想还是自己手脚麻利点,能给母亲省点事儿。

家里喂有两头大猪,那是一家人的钱袋子,每到年底卖了换得的钱是来年一家人的生活花销,可马虎不得。然而口粮紧,收下来的粮食不光全家人要吃饭,还要上交国家,养的家畜只能割青草来喂,多少能省点粮食。

家里活重饭食差,杨咏晴比之同龄人发育的晚,看起来矮矮瘦瘦的,小脸因常在庄稼地里干活儿,给晒得红彤彤的,活像个没长大的胡萝卜。

别看她人小,干起活来却不含糊,只见她半蹲在地上,一手握镰刀,另一手薅住一大把青草,“唰唰”两声,鲜嫩的青草齐根割断,随后扔在一旁小山似的草堆上,整个姿势干脆利落。

骄阳如火,半人多高的芝麻地里密不透风,杨咏晴汗流不停,她抬手用缠在手腕和手掌上的毛巾拭了拭脸上滚滚而落的汗珠,看向天空,突然发现太阳已升至半天高,心中猛地一惊,暗叫,“槽了,怕是又要迟到了!”

虽然老师们待她一向和善,可刚上初中,总迟到可不像话,于是赶忙将面前的青草堆一股脑儿塞进大竹筐里,顺势捞起一旁的水壶,然后弯腰从芝麻地里钻出来。

正在这时,忽然听到身旁有人说话,“嗨,老杨家姑娘,你可真勤快啊,早上就来割猪草了?一般不都下午天凉了些再出来割嘛,今儿气温高,这芝麻地里多热啊!”

吓得杨咏晴一个激灵,慌忙扭头,见来人是个30出头,打扮细致的女人,四方脸,弯弯的细眉,嘴唇涂得红红的,最好看的是她的一双丹凤眼,眼角眉梢总透出一股迷人的风韵。

杨咏晴一时想不起来这人是谁,只觉得有几分印象,这也不怪她,杨庄村有一百多户人家,好几百口子人,是方圆几十里最大的村庄,她哪能记住每户人家。

忽然小脑瓜灵机一闪,杨咏晴想起小时候因为身体差经常去村头医生家打针,似乎见过这个女人住在隔壁,那时她还很年轻,怀里抱着娃,跟三五个女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

杨咏晴一向是个脑子快过嘴的人,心里思绪万千,嘴上一言未发,面上呆若木雕。

许是见她懵懵的样子有些搞笑,女人抿嘴“吃吃”笑了几声,“嗨,你忘了,我姓代,叫代锦,住咱村医生家隔壁。”

“嗯,我想起来了,你是树德哥家的嫂子。”

杨咏晴一本正经答道。

女人用手指虚虚点了杨咏晴两下:“呵呵,你呀,傻妮儿,我走了。哦,对了,”

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她扭头问:“你多大了?上几年级?”

杨咏晴没想到她会这样问,不过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15了,上初一。”

当地孩子普遍上学晚,八九岁上学是常事,也是赶上国家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发展的时候,不然她们女孩子还上不了学呢。

“15?虚岁吧?”

代锦想了想,“那跟我弟差不多大,他以后也要来咱这儿上学了,说不定以后你们还是同学呢。”

说完,挽着小筐一扭一扭地走了,边走边心里盘算,这姑娘干活儿一把好手,就是有点木,不然以后说给我弟当媳妇不错呢。

正盯着代锦的背影瞧得出神,忽然听到背后响起短促的鄙夷声,“嘁,瞧那走路的样子,就不是个正派的。”

杨咏晴扭头,见来人是谢萍的母亲,虽然她和谢萍玩得不多,但因为是同村女孩子,又年龄相仿,因此对彼此家人也算熟悉。

“谢婶。”

杨咏晴开口叫了一声,算是打个招呼。

“你这女娃,以后看见这种女人少搭理,保不齐就学坏了。”

谢母看着杨咏晴,语气生冷,看得出她很生气。

“什么少搭理?!什么学坏了?!啊!你说什么啊?!”

不曾想代锦去而复返,怒气冲冲地赶来,手指谢母大声叫喊。

刚刚远远地看见谢母,代锦料想这个死对头很可能会说自己坏话,因此特地在拐弯时藏身在大树后面。刚好前面是个下坡路,从那儿看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