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我堂堂都御史,岂是任人欺凌之辈?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酉时已至,夜色初上。

詹徽府邸外。

**被府邸的守门人步步逼退。

“走开走开,兵马司的小主事,七品小官也敢自称有要事找我家大人,滚!”

尽管备受侮辱,**仍面带笑容:“守门大人,您务必帮我通报一声,我真的有急事禀告。”

他这个兵马司主事确实微不足道,因此不得不费尽心思寻找机会。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在詹徽面前立功的契机,他怎肯错过。

“老爷回府!”有人高呼。

守门人和管家忙提灯笼,丢下**去迎接詹徽的轿子。

管家还没走到詹徽的轿子前,便感觉到空气中掠过一道黑影。

“嘿!”

“什么情况?”

众人惊骇。

待詹徽的侍卫反应过来,**已跪倒在詹徽的轿子前,重重磕了两个头,大声说道:“大人,南城兵马司**有紧急事务求见。”

侍卫队长厉声道:“一个小主事竟敢袭击大人,抓住他!”

侍卫们上前欲将**拖走。

**大喊:“大人,我衙门收留了几位被陈寒打伤的灾民,我认为他们可以作为扳倒陈寒的棋子。”

“还敢胡言乱语!带走!”侍卫队长怒不可遏。

“慢!”轿中的詹徽终于开口。

“让他过来!”

侍卫队长一挥手,**如释重负,低头疾跑过来,在轿帘后讲述。

“大人,这几人心中充满怨气,可以利用。”

詹徽在轿内问:“他们为何会被陈寒打?”

**详细讲述了事情的始末。

詹徽听完,虽认为皮老二等人咎由自取,但也认为这是个可乘之机。

“那你认为如何利用他们?”詹徽问。

**一听,立刻觉得其中大有文章。

于是立刻献策道:“大人,既然这些人对陈寒怀恨在心,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在灾民的食物中掺入**。”

“一旦有些灾民不幸丧命,人群必定四散,陈寒修建积德楼的计划也将受阻,看他如何向陛下交差。”

“救灾之事未能完成,他的乌纱帽还能戴稳吗?”

“况且众多灾民**身亡,他的性命恐也将难保。”

詹徽听完,心中暗赞此计阴险。

这确实是个颇具破坏性的建议。

“此事若败露,绝非儿戏,你能承担后果吗?”詹微质问。

**立刻答道:“大人请放心,牢狱中致人死亡的**多的是,有的无色无味。”

“动手的是皮老二那几个灾民,他们本来就与陈寒有仇,栽赃也说得通。”

“即便追查,也是他们的私怨**。”

詹徽未曾料到兵马司的小官竟如此狠辣。

他还在权衡。

他设想了许多阴险的计策。

但直接毒害灾民,他内心仍有所顾忌。

“就这样吧,本官需要你时自会通知。”

**焦急起来:“大人,这些人在我下属的牢中只能停留十五日,小人随时待命。”

詹徽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心想:此人确是圆滑世故。

“好吧,本官记住了,你退下吧。”

**欲言又止,旁边的卫队长开口:“堂主让您退下!”

看着卫队长的轻蔑神情,**勉强挤出笑容,躬身退至一旁。

直到詹徽的轿子远去,他依旧低头哈腰。

詹徽在轿中问:“他没有流露出反感之情?”

卫队长回答:“堂主,这家伙挺能忍,再刺耳的话也能咽下去。”

詹徽这才说:“虽官职低微,但这人能办事,他叫什么……”

“南城兵马司主事**!”卫队长应声。

“嗯!本官记住了!”话音刚落,他想起一事:“刚才在工部侍郎府,那老头提过,詹翊常出入风月场所,被他撞见了。”

“丢尽了脸面,等他回来,你去警告他,再有这样的事,就打断他的腿。”

卫队长笑答:“大人,公子年少贪玩,无妨的。”

“年少,贪玩,这可要不得……如今与陈寒那小子争斗激烈,府中之人还是收敛些好。”

“特别是那个小子。”

话音未落,他们刚到府门,管家便匆忙迎出。

“老爷,大事不好,公子被巡查南城监察院的御史郭汝槐抓走了。”

詹徽大惊失色,冲出轿子。

……

亥时。

詹府之中。

砰!!

满脸伤痕的詹翼跪倒在地。

詹徽怒火中烧,从墙上抽出一根竹鞭。

詹翼惊恐地喊道:“父亲,您要做什么?父亲……”

啪!!

詹徽毫不

犹豫地挥鞭抽向他,让他在地板上翻滚。

哎哟……

哎哟哟……

“父亲别打了,我再也不敢了,不敢了!”

詹徽颤抖着说:“不敢了!我告诫你多少次,不要惹是生非,专心读书,你偏不听,现在竟然胆大包天到街上骚扰良家妇女。”

“你是不是想让我颜面扫地?”

詹翼痛得在地上蜷缩,一边哀求一边反驳:“父亲,您难道不觉得憋屈吗?”

“您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可

“连您的儿子都敢随便抓,这还得了?”

“如此下去

接下来的两天平静无事。

陈寒的安排下,功德楼的建筑和功德碑的雕刻按部就班进行。

更重要的是,

在功德楼的工地上,夫子庙外,陈寒的店铺也开始搭建。

兴隆号的大掌柜林德贵有权利选择最佳位置。

临时店铺建成之日,兴隆号也随之入驻。

以粮食为主业的兴隆号一开业,便顾客盈门。

陈寒给工地上的灾民开出的工资是,壮年每日二十文,体弱和老人则是十文。

每日工作四个时辰,提供早晚两餐,晚餐自行解决。

对于富裕家庭来说,十文或二十文不算什么。

但对于来自西北,常年难见一文钱的灾民来说,

这些工资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许多西北汉子拿到每日工资时,手都会颤抖。

不少灾民甚至觉得这是梦,反复数着手中的铜钱。

他们大多数是文盲,但“洪武通宝”这四个字对他们来说再熟悉不过。

许多灾民这辈子也没一次性拿过二十文。

拿到钱后,除了惊喜,他们并不吝啬,愿意带着家人在工作结束后,在夫子庙前逛逛。

此时的夫子庙前,正如陈寒所说,每天都像庙会。

以往的庙会只有在祭祀孔子时,各地的商人从四面八方赶来**。

那时,夫子庙前人潮涌动。

买卖声、卖米面的、挑担的、表演杂技的、售卖小吃的。

天南地北,甚至西域、海外的人,都会汇集于此。

京城里的人们也乐于前来。

热闹非凡。

如今,因为陈寒在夫子庙旁修建功德楼和功德庙,吸引了数千名工人。

他们的日常需求极大,消耗惊人。

商人们嗅到商机,纷纷来此做生意。

刹那间,夫子庙前,熙熙攘攘,仿佛庙会盛况再现。

这喧闹的景象持续数日,非但未曾减退,反而愈演愈烈。

尤为显着的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