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结局尘埃落定!救灾任务顺利完成!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夏德润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那七年的经历,使夏松对前途格外看重。

他清楚自己已耽误了七年,不再年轻。

没那么多时间在科举考试中挣扎。

他需要找到一条真正的捷径。

而这条捷径,就是借陈寒之力攀上更高的地位。

他从没想过,陈寒为何要如此助他?

你连个正式的功名都没有,却要我推荐你去做七品官?

难道你就没想到,万一你出了乱子,作为推荐人的我也要受罚吗?

现在看来,夏松完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夏荷对此也无可奈何。

更让夏松愤怒的是,过去了整整十天。

这十天,陈寒早出晚归,整天待在工厂里,运用他恢复古代科技的方法。

一点一滴地将小样品还原成庞大的机器。

每次回来,他都会和大家打个招呼。

但对夏松提出的当七品官的要求,陈寒从未提及。

实际上,第三天陈寒没提这事时,

夏家人反而松了口气。

总算没发生让他们难堪的事。

陈寒没有勉强帮忙求官,这让夏家人心情舒畅。

这才是真正的做事人。

表面礼貌,不伤人面子,但是否办事,你自己去感受。

他不会直接说你无耻,不适合做这个官。

所以,夏家人对陈寒并无怨言。

但夏松内心已生芥蒂。

因此,他对陈寒怀恨在心。

为何恨陈寒?

他的意思是,你是我妹夫,

我提出这么个小要求,

你竟然不答应,

还一直拖延。

这是不给我面子。

也因此,埋下了日后陈寒与他之间的一些冲突。

正因为这样,后来在江南之旅时,

夏松给陈寒惹了不少麻烦。

很快,又过去了半年。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春天来临。

陈寒他们在送走最后一批灾民回家后,终于松了口气。

在这半年里,陈寒对灾民关怀备至。

在寒冷的冬天,他拿出纺织厂第一批水力纺织机制作的棉被,为他们保暖。

当然,许多人对此感到惊讶。

先前,人们只知道松江布的质量上乘。

但没想到,陈寒在短短半年内不仅建立了工厂,还生产出了布匹,品质丝毫不逊色于松江布。

虽然图案精细程度略逊一筹,但生产效率却是松江工坊的几十乃至上百倍。

陈寒将纺织厂首批生产的棉布制成棉衣,分发给了灾民们,他们感激不尽。

灾民们直言,从未穿过如此舒适的棉衣,这个在京都的年对他们来说格外安逸。

等到第二年春天,陈寒不仅预备好了粮食种子,还提供了充足的旅费。

同时,他还警告沿途的衙门,若未能妥善安置灾民,监察院的年终考核将给予差评。

这次,他动用了自己的权力直接下达命令。

左都御史詹徽已被免职,目前职位空缺,原副左都御史因与詹徽牵扯不清,儿子丧命后虽未受株连,但也收敛了许多,不敢再与陈寒作对。

甚至许多监察院的工作,他都会先征求陈寒的意见。

于是,监察院出现了奇特的现象,即便有两位左右副都御史,但实际上都听从陈寒的指挥。

陈寒逐渐适应了这个角色,更深入了解了监察院的工作,利用其潜在权力掌控朝廷**。

并将这种影响力发挥到极致。

送走灾民后,陈寒他们的工作进展顺利。

首先,**斋的修路计划没了工部的阻碍,身为工部一员,他能获取更多详细数据,测量京城的工作变得容易。

有了数据支持,陈寒决定清明节后开始修路。

那时天气渐暖,脱离雨季,水泥干燥快;其次,人们度过春节、元宵和清明等家庭节日,开始积极投入新一年的工作。

这次,陈寒充分尊重灾**愿。

经过半年的培训,灾民已成为合格的建筑工人。

一部分人选择留在陈寒身边,成为工厂和修路工人,总数达两千人。

这为陈寒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千人中,有一千多人在工厂工作。

剩余的一千人选择了留在**斋身边,成为专门修路的队伍。他们的日薪从一开始就定为五十文。陈寒开出这样的高薪,也是期望能留住更多的人。然而,他确实体会到了明朝百姓的...

在乾清宫的书房中,朱允熥结束了忙碌的一天,来到这里陪伴皇爷爷交谈。朱元璋看见朱允熥进来,便将一份奏折推到他面前,问道:“看看你的老师终于打算修路了,你对此有何看法?”

朱允熥接过奏折,打开一看,原来经过半年多的筹备,陈寒已经全面掌握了京城的道路状况,前期的清理工作也在稳步推进,现在是时候开始实质性的建设了。他计划首先铺设一条从内城聚宝门外至陈寒工厂,长约一千米的水泥路。

朱允熥看完后十分高兴:“这是件大好事,皇爷爷,您可能不知道,先生这几个月一直没有停歇。他把他的五座工厂周边全都围了起来,里面修建的道路四通八达,全都是水泥路面。我亲自去看过,坚固如磐石,平滑如镜,毫不夸张地说,比咱们皇宫的路还要好。马车行驶在上面,平稳无比,如果全国都能有这样的道路,运输粮草和兵力会方便很多。”

朱元璋一愣:“他在工厂里修那么多路,你怎么没告诉我?”

朱允熥笑着回答:“不是看你忙嘛。”

这话让朱元璋一时无言以对。总之,他们这些人做事有时真的不告诉他。尽管这是他的皇太孙在做事,但若真像对待朱标那样,是不可能的。首先,朱允熥不像朱标那样多年陪在自己身边;其次,朱标的才能众所周知,无需他人提建议,他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相比之下,其他人在他面前只能成为陪衬。因此,现状就是这样。最重要的是,朱标能震慑住其他大臣,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但朱允熥似乎做不到这一点,甚至可以说,他现在只能依靠陈汉来掌控朝廷,这让朱元璋感到不安。他一生中最反感的就是有人在头顶指手画脚,即使是刘伯温这样的智者,在他面前也要装傻。

因此,他怎能容忍现在的陈汉竟然能驾驭他的继承人。

看见朱元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