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事到如今降了吧

《抗清》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老营的人,刘体纯最后的家当了。”

年轻人嘀咕一声,心里莫名一阵酸楚。

这些生了白发的都是锁彦龙从老木崆带来的刘部精锐老卒,差不多有一半都是原来的老顺军。

这帮人可以说个个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精兵,战斗力十分强,只可惜岁月不饶人,如今平均年龄恐怕都有五十岁,更休说有的老卒甚至是崇祯年间就加入农民军,搁现在都有六十来岁。

通常,五六十岁的人基本都含饴弄孙过起老年生活了,不可能同年轻人一样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因为他们的精力和身体已经不允许。

然而这些满头白发的老卒却依旧和年轻人一样战斗在抗清一线,甚至在关键时候还被用作最重要的战力使用,真不知是历史的悲哀,还是时代的悲哀,亦或这个民族的悲哀。

没来由的,年轻人想到了千年前孤悬西域坚守的那帮唐军白发老兵。

眼前的这些白发老卒同千年前在西域坚守的唐军老兵何其相像!

一个为了大唐最后的荣耀,一个则是为了汉家最后的气节。

唉。

想到这里,年轻人再次叹了口气,他虽敬佩这些白发老卒,然却知道大事已去,天命难违。

眼下距离夔东抗清基地全军覆没最多还剩几個月时间。

这支坚守了十八年的抗清义师,结局注定是壮烈且无比悲惨。

如果年轻人没有记错,忠贞营最后的主帅李来亨应该是举家殉国的。

李来亨的死,被后世史学家定性为“大陆上公开以复明为旗帜的武装抗清运动结束。”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试问,以弹丸之地如何能对抗拥有整个中国的满清呢!

就眼下局面,面对十几万清军的重兵围剿,仅余不到两万人且没有任何外援和补充的明军如何坚持下去?

清军拿人命堆也把明军堆死了!

明军死一个,少一个!

清军死一个,却能补充无数个!

失败,是必然的。

没有任何胜利的希望。

因此,年轻人骨子里并不排斥投降。

至少,在听到不少明军将领陆续率部降清后,他没有看不起这些人,更加不会痛恨他们,反而觉得他们的选择或许是对的。

生死面前,不是所有人都有一颗坚定永恒的心无惧死亡!

选择生,还是选择死,本就是人的自由。

没有人可以剥夺这个自由。

为信仰而死固然值得称颂,苟延残喘活着难道一定要横加指责么?

今时今日,在这长江三峡地区,明军已经没有曙光,有的只是绝望和无底的深渊。

继续战斗下去,只有牺牲。

当然,年轻人自己不会主动选择投降,因为他也过不了心中那道坎。

所以,他在等待。

等待有人带他投降。

主动降和被迫降还是有区别的。

虽然结果一样,却能让人的内心好受一些。

也许,这就是遮羞布存在的意义吧。

年轻人叫王五,没有名字。

随的义父姓。

王五的义父姓王名德顺,顺军的一名掌旅都尉,其在随李自成围攻开封时收养的王五。

当时的王五是被饿得只剩皮包骨的父亲拿去与人交换的食物。

是谓“易子而食”。

在给了王五父亲几块饼后,时年两岁的王五成了王德顺的第五个义子。

收义子是农民军中的一个习俗,因为战乱出现不少孤儿,为了让这些孤儿能活下去,也为了给自家留个香火,很多农民军将领都喜欢收义子。

如大名鼎鼎的晋王李定国就是大西军首领张献忠的义子。

同样,大名鼎鼎的李来亨也是李自成侄儿李过的义子。

王德顺不识字,也懒得去想,便没有给几个义子取名字,就按年龄分叫王大、王二...

那么,王五就叫王五。

王德顺总共收了七个义子,现在只剩三个。

除王五外,还有个哥哥王四,弟弟王六。

其余几个要么病死,要么死于清军袭击。

王德顺本人也在永历十年随龙虎将军高一功进入湖南时,遭到当地土司袭击,不幸中箭身死。其死后部卒跟了刘体纯,时年13岁的王五同两个兄弟一块入了刘体纯部的孩儿营。

兄弟三人陆续长大后开始在军中效命,因为是“烈士”子弟,且王德顺生前与刘体纯甚为要好,因此在其余荫下,兄弟三人都被刘体纯予以重用,分别担任不同军职。

比王五大两岁的王四担任了游击一职,比王五小一岁的王六则在刘体纯的亲兵营中任掌旗,王五本人被分配在挂印总兵田守一麾下担任把总。

把总是明朝的官制,七品,属于军队的基层军官。

搁从前的顺军则是部总。

这对当时才16岁的王五而言,肯定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随后几年王五就一直跟着田守一征战,几年下来也提为千总官。

去年秋天在与清军战斗中,王五带人成功绕后包抄了一部清军,斩获较多,还亲手格杀了清军绿营的一名副

将,故被挂印总兵田守一破格提拔为亲兵营领队,另外给了一张永历朝廷过去颁授的龙边荆州参将公札。

就是22岁的王五除了是挂印总兵田守一的亲兵队长外,还是大明朝的荆州参将。

不过任谁都知道这个荆州参将压根是画的大饼,因为永历皇帝都叫吴三桂勒死了。

皇上都没了,这参将算个鸟,谁承认?

实在的是亲兵队长这个职务。

众所周知将领的亲兵营乃是一军最精锐所在,能任亲兵队长的也必定是将领的心腹,于一军之中地位十分重要。

王五能当田守一的亲兵队长,足见田对其信重有加。

而田守一并非老顺军出身,此人原是明朝荆州卫的军官,永历七年带人投奔的刘体纯,也正是因为田并非老顺军出身,王五一直怀疑他会投降清军。

真如此的话,王五也不会反对。

田守一在半个月前曾对王五表达过形势崩坏,他要为弟兄们早做打算的念头。

当时的王五还是原本的王五,所以听后只说唯总兵大人是从。

如今的王五却是取而代之的另一个灵魂,但是对于早做打算这个想法,这个灵魂也是同意的。

这仗,真打不下去了。

现在看来的话,田守一可能忌惮锁彦龙,所以迟迟不敢下定决心。

同临国公李来亨齐名的皖国公刘体纯,王五是知道的,只前些日子带兵过来的挂印总兵锁彦龙,他却是一无所知,只知此人是刘体纯的心腹大将。

不久前曾指挥明军在陈家坡反击清军,可惜那一战明军没能取胜,导致清军随后攻占了明军重镇天池寨,由此引得不少刘部将领丧失抵抗信心率部降清,使得本就紧张的局面瞬间恶化。

这次刘体纯派锁彦龙带老营兵过来接管吴家垣子防务,除了想增加西线的防御能力挡住清军外,未必不是提防田守一叛变。

万一锁彦龙也是如刘体纯、李来亨那般宁死不降的好汉,恐怕吴家垣子定有一场内乱,却不知道是锁彦龙先下手,还是田守一先下手。

若田守一真决定降清且要除掉锁彦龙,作为田的亲兵队长,王五肯定要带人动手。

一想到这,王五不禁眉头微皱。

他虽想跟田守一降清,但不意味他要帮田守一除掉锁彦龙。

毕竟,对于宁死不降的好汉,他还是打心眼里佩服且推崇的。

所以他绝对不愿自己的双手沾满抗清义士的鲜血。

可田守一万一逼他怎么办?

不从田守一就意味他要同李来亨他们一样壮烈殉国!

他却不想死在这里。

脑门深锁的王五真是一脸犯愁,几番踌躇也是拿不定主意,半响决定还是走一步看一步。

出来就是被尿憋醒的。

一泡长尿后,正准备回屋中继续睡觉时,不远处却传来守卫的喝斥声,继而就见营门处有人影晃动。

今日营门各处值守的是锁彦龙带来的老营兵。

未几,就见值夜的军官带着三名满身是雪的人向主将锁彦龙住处奔去。

见几人步伐甚急,似有大事,王五心中顿生疑惑不知发生何事,却与那值夜的老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