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 6 章

《开局给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咱们这场穿越,不看物理问题,也不看生物问题,什么身体强度古老病菌咱们一概不论,就看当时的社会制度,也是落地成盒。”

“秦孝公时期,在商鞅的主持下,秦朝完成了什伍的编户方法,五户人家为伍,十户人家为什,《史记·商君列传》里有说到,‘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也就是秦国时期的连坐法。”

“大家对连坐应该不是很陌生,小时候看电视剧小说也经常看到满门抄斩、诛九族之类的说法,在秦朝的什伍制度之下,买房建房也是一件非常需要注意的事情,因为随时会被邻居连累,只要没有及时举报邻居违法,自己一家就要因为邻居也被判罪行。”

伍爱华说到这里不由说了一句:“像是我们现在这种,连隔壁邻居是男是女斗不知道的邻里关系,在秦国一点都不可取,谁知道你的邻居是不是在偷偷搞事?”

伍爱华这话说完,写《史记》的司马迁尚且坐得住,听到伍爱华援引自己写的内容,也只是露出了微笑,心里骄傲着自己是不是也算是名留青史直达天听?

反而冯梦龙一跃而起:“这兔仙所在的地方竟然也看小说,就是不知道他们的小说是个什么样子的?”

冯梦龙不由痴痴地说道:“真想去看看啊!”

边上店小二听到冯梦龙的话,只能催促他道:“冯爷,您倒是先把您手上的话本写完啊!”

“从《史记》的这个记载,我们就可以知道,秦朝是编户到民的。”伍爱华解释道:“几乎每个秦吏能够去到的地方,都被编入了户籍中,而穿越者,没有户籍。”伍爱华说着就笑了:“当时我们就有同学问,说没有户籍,我们逃去其他国家不可以吗?逃进山里不可以吗?”

“老师当时就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如果逃得掉,商鞅难道想被车裂吗?”

伍爱华这句话在秦国位面扔下了一颗炸弹。

“被车裂?”商鞅不理解:“变法不是成功了吗?百代皆行秦法……”

“有一种说法,说是商鞅因为变法太过成功,所以逃不掉,也有另一种观点,说是商鞅看到自己变法这么成功,所以也甘愿以身殉道。”伍爱华说着:“但是大家公认的是,当时的商鞅就是因为没有验传所以才会被拒绝投宿,被追兵追上。”

“可能有的朋友不知道验传是什么,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简单地说,验是身份证,证明你是谁,传是介绍信,证明你要干什么。”

“根据商鞅变法后的秦律,普通百姓是没有办法自由流动的,必须要随身带着验传,才能在秦国走动,当然,外国人来了也要有登记的验传,这也就意味着,在秦国,没有验传,寸步难行!”

“那么商鞅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难道就只是为了秦朝内部的治安稳定?”伍爱华问道。

听到伍爱华这话,各个位面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聪明人都笑了:当然不是,怎么可能?

【虽然我知道应该不是,但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难道是为了防止人口外逃?】

【那时候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一个个脑浆都要打出来了,士人到处走能够获得礼遇,庶民出去谁理你啊!被盗贼杀了官府都不管,反正是外乡人嘛!】

看到弹幕,刘邦咧嘴笑了:“这兔国也有聪明人,可不是,以前朕当亭长的时候,乡亲们没事可不会去外地。”

伍爱华没有过于卖关子,直接告诉了大家答案:“因为秦朝要钱粮。”

“商鞅出台这项政策,最本质的原因是因为要重农抑商,那时候秦国是战国综合国力最弱的国家之一,所谓六国卑秦,这才有了秦孝公的求贤令,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商业往来频繁,出名的有范蠡、吕不韦等。”

“商业发达之下,很多地方的农民就不愿意种地了,就像是我们现在,因为城里赚钱容易,所以农村有很多土地都抛荒了,农民进城打工,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才是村里种地种菜的主力。”

“我们有亩产千斤的粮食,那时候的秦国人可没有,所以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就必须要将足够多的人口绑定在土地上。”

“亩产千斤”四个字一出,天幕之下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亩产千斤,怎么可能?!”思维敏捷的年轻学子们第一个炸锅。

“千斤是多重?!”度量衡和后世不一致的人连连发问。

可惜天幕无情,悬挂在天空中,没有任何回答。

“虽然不知道千斤是多少,但是听这说法,就知道会比秦国的亩产多很多了。”农家的先贤琢磨道。

此时此刻,已经有百姓跪地拜起了神仙。

“兔子仙啊!您大慈大悲,给我们赐下仙种吧!”

伍爱华自然是听不到古代位面的呼唤,此时还在说着:“钱粮,除了粮食之外,也是因为钱。”

“大家要知道,在古代,行商发达,特别是各个国家之间的行商发达,意味着国家很难收税,”伍爱华说道:“为什么很多朝代进城需要交进城费?就是因为行商的存在。”

“开在本地的商户,大家都知道他的地址,他也不会随意跑走,所以可以正常征税,但是走在各国之间的商人,就很难征收到他们的税了。”

“有了验传和连坐户籍制度之后,百姓不敢随意逃跑,也不敢随意收留没有验传的外人,因为即使自家人保密,也有邻居因为怕被连累而互相盯着举报的,所以在把百姓锁死在本地的同时,也让商人的行迹有迹可循,对百姓和商人的税都能征收到位。”

“那时候卑弱的秦国,通过商鞅短短二十年的变法,就一跃而起,国力极快地得到了提升。”

诸葛亮教导刘禅:“商鞅确实是大才,秦孝公也确实是一代明君,陛下对待人才,也要有用之不疑的魄力才是。”

刘禅连连点头:“相父说的是,朕记住了。”

范仲淹也在和赵祯说:“商鞅订立秦律固然严苛,但确实为秦国打开了局面。”

鼓励商业发展的宋朝君臣虽然不赞同商鞅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是也非常赞叹商鞅的成就贡献。

王安石一下又一下的拿眼睛看宋神宗赵顼,心想如果官家能够和秦孝公放权给商鞅一样放权给自己就好了。

被王安石快看烦了的宋神宗只觉得真是够了,这拗相公大晚上跑来告状,还一副这种表情,不就是觉得朕比不上人家秦孝公吗?

“不得不说,商鞅确实是一个狠人,”伍爱华感慨着:““商鞅立法的两个重点,一个是鼓励农战、提升国力,一个是轻罪重罚、威慑百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