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番外:城上楼

《楼诚:城上楼》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明铮打国外游历归来,阿成到机场迎接。

大姐仍是一副御姐范儿,墨镜戴在脸上,还以为是哪个明星在走机场秀。

“又要辛苦你跑这么远”,这几年,每次出国回国,都是阿成接送。

推起行李车,阿成递上阿香榨好的果汁:“大姐别想把这美差给别人,我可不答应”。

搬行李到后备箱,铭司机打开后门:“请上车”。

“哪有那么多规矩”,明铮转身坐到副驾驶,“系好安全带,是一样的”。

回到老宅,正是晚饭时分。

阿成陪大姐吃饭,正在赴宴途中的明娄打来电话,哀嚎自己又要粉墨登场,演一出大戏。

大姐只道了两个字——活该,便霸气挂断电话。

吃过饭,阿成告辞。明铮这次从南美回来,飞机坐了一天两夜。

只是,这胡同外堵成停车场了是个什么情况?

阿成恍然大悟,明天五一。

算了,等等再走。

买瓶北冰洋汽水,阿成开始溜达串胡同。

上个月体检,他的身高遭到某人鄙视,179.499公分,怎么四舍五入都到不了180。而某人身高是183.502公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阿成在体重上扳回一局。他是怎么吃都不胖的体质,体重132斤,正常偏瘦;明雇主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155斤,比前一年足足长了10斤。医生评语:建议控制饮食。

于是,明先生当日晚餐是:清炒西兰花、白菜炖豆腐及杂粮粥一碗;丧心病狂的铭大厨断然给自己开了小灶。雇主就在满屋子红烧肉的味道中吃完了史上最悲惨的晚餐。

当夜,正在从事某项和谐运动的明先生,肚子叫了。

呃……又扯远了。

走街串巷的阿成忽扫见个广告灯箱“城上楼书屋”。

这名字有点意思,是“上尽重城更上楼”还是“城上楼高重倚望”……阿成顺着路标,一路向东,经过两个味道甚异的公共洗手间、六家风格各异但都很诡异的私房菜馆、七八家人满为患的大排档,总算找到书店。

这字瞅着眼熟呀,阿成抬头欣赏匾额上的行楷大字——城上楼。

书店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很像旧时手工作坊的格局。三间房沿墙满满一圈落地书柜,分中文、外文、新书、旧书四个区,不设座椅,却放着几个蒲团。

难不成这店主人是个修禅的?

扫一遍书目,阿成判定:店主是个不差钱的大逗比。

书店最显著位置摆放了各个版本的《红楼梦》,通行的程甲本、程已本之外,还有甲戌本、庚辰本、俄藏本、己卯本、戚序本,连上世纪50年代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都列在其间。

一旁的书柜是另外三大名著,以A4纸告知:能背出《三国演义》尾篇长诗者,当日消费打对折。

阿成摸摸下巴,下次一定要带上明先生,能省钱……

往里走,《盗墓笔记》和《侯卫东官场笔记》各占一个书柜,旁边是版本繁多的经济类书籍,阿成竟然找到法文原本《21世纪资本论》,别问他为什么懂法语,某人床头就放着一本,969页。

书店内播放的背影音乐也很逗比:上一首梵文《心经》,下一首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再下一首京剧曲牌《夜深沉》,之后是有如天籁的钢琴曲。

店主天天这么听,不神经错乱么……

阿成盘腿坐下,背靠书柜一角,打开手中比尔·波特的《禅的行囊》。他读过作者二十年前写下的《空谷幽兰》,一个在台湾学习中文的美国佬跑到陕西终南山寻找隐士的故事。

连看30页,阿成抬眼休息,看向旁边的书柜,满是各式各样的笔记本。

有一套名为“城楼”,页眉或页脚以简笔画画出各地古代城楼;

另一套名为“食”,顾名思义,全是吃的,白胖的大饺子、红彤彤的水煮鱼、看着就香气十足的红烧肉。从头到尾,就是没有萝卜;

还有一套叫做“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