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限制,关键性技术

《开挂的学霸》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那是什么先见之明,只是科幻小说看的多罢了。”包奇正尴尬的笑笑。

  游戏舱和远程控制人形放生机器人的结合和不是他的原创。

  科幻小说中已经写成了套路了。

  就算之后的虚拟宇宙。元宇宙啥的,科幻小说中就时常提起。

  “不能这么说,想到和真正实行是不一样的。”范晓明说。

  “科幻小说都是公开的,你能第一时间想到,且能够实施,那就是你们的前瞻性。”苏哲认真的说,“就比如现在的光束通道,其实就是借鉴了太空电梯的想法,当然了,科幻小说中天马行空的想法,不少是有着启发性的,有时间的时候是可以看看的。”

  太空电梯其根本思路就是线缆不断的给电梯提高能源和向上的力。

  光束通道和现在的飞碟是同一个道理。

  现有的飞碟,由于其携带能源的问题,其无法进行长时间的飞行。

  只能通过光束通道源源不断的提供能量。

  其和太空电梯的本质是一样的。

  不过,等到第六代核电站小型化成功后,也就能够造出直接飞出地球的飞碟了。

  就目前,这种使用核能的飞碟正在研究中,差的就是第六代核电站的小型化了。

  话说回来,就算这种核能飞碟研制成功了,也不能取代现如今通过光束通道飞行的飞碟。

  毕竟后者有着太多的优势,是前者没法比的。

  “是的!是的!我很多想法都是看科幻小说获得的。”左大军连忙点头,“不过现在觉得钢铁侠的战甲有些鸡肋了,我们现在是能造出来了,我说的是第三代战甲,但一个加速,很可能就将里面的人送走了。”

  说实话,一开始他就是冲着造钢铁侠战甲去的。

  可造出装甲型太空服后,他就有了深刻的体会。

  装甲型太空服的主发动机推力要做限制,不然能将太空服中的人直接送走。

  就第一代装甲型太空服,其重力加速度能够在三秒类达到一百个G,如此强大的加速度谁承受的了。

  不得已只能限制主发动机的推力输出。

  主发动机推力都被限制了,战甲也就失去了主要的优势,机动性。

  就这还搞个锤子,飞在空中那就是妥妥的靶子。

  说实话,就是战甲不被限制推力,人也能承受一百G的加速的,在地空一体的ss-防御系统面前,一样是渣渣。

  综合一下,他也就没有了搞钢铁侠战甲的兴致了。

  同样的,战斗机甲也有着同样的问题。

  在他看来,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战甲,机甲这些就是鸡肋。

  有了这样的想法,他把重心放在了太空服和工程机甲上,至于战斗机甲顺带着研究,战甲就没必要搞了。

  “你说的对!钢铁侠的战甲的的确确很鸡肋,电影中看看就行了,拿到现实中来就不理智了。”范晓明笑着说。

  科幻电影嘛!没必要有着那么多的讲究,说的过去就行。

  可现实不是科幻电影。

  就人类这样脆弱的身体,无法驾驭加速度超大的装备。

  有人参与的装备只会限制装备的性能。

  如装甲型太空服、机甲、战机、飞碟等等。

  就拿飞碟来说,载人的蓝雀号飞船在载人的情况下,正常的加速度不会超过一点二个G,特殊情况下也不会超过两个G。

  之所以这样,就是考虑到了承载人员的安全。

  而载货的白鹅号飞碟和黑雕号飞碟,其正常情况下的加速度是一百个G,急一点能到一百五十个G。

  加速度如此悬殊,怎么比。

  “的确是这样的。”苏哲看着左大军说,“你们对机甲的定位是对的,战斗机甲使用的场景不多,像工程机甲这样的民用用途那就广阔了。”

  包奇正笑着点头,说道:“不管是战斗还是应用,从一开始我们就不看好机甲,远程控制机器人才是真确之路。”

  他们计算机学院在一开始立项的时候就做了充分的论证。

  直接否决了机甲这个方案,选择了远程控制机器人这个方案。

  “你们……”左大军看着包奇正很不服气。

  包奇正尴尬的笑笑,说道:“远程控制机器人这个方案是好,但有着两个难点限制了这个方案,其一是游戏舱和人之间信息的交互,使其无法精细的控制人形仿生机器人,其二是信息传递的延迟,近距离的还好,远点就不行了。”

  人通过游戏舱远程控制人形仿生机器人。

  这其中,人通过看到的听到的信息反馈,用戴在手上的手套去控制。

  采用这种方式,很难做到精细化控制人形仿生机器人。

  再就是游戏舱和人形仿生机器人之间的信息传递。

  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远。

  也就这两点,制约着远程控制仿生机器人的使用。

  这两个问题随便解决一个,其使用范围会进一步加大。

  “包同学!你是不是要说脑机结合技术和信息瞬时传输技术?”范晓明笑着问。

  在包奇正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猜到包奇正在想什么了。

  说实话,现在的游戏舱不够完美。

  信息的反馈还是依靠眼睛和耳朵,控制信息的输出靠的是双手。

  说到底游戏舱和电脑两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

  最为理想的就是脑机结合技术,这样一来,人形仿生机器人的反馈和控制信息就能和人脑直接交互。

  这时候,人就能精细的去控制人形仿生机器人了,人所能做的事,人形仿生机器人也就能做了。

  再就是信息瞬时传输技术。

  相对来说,这个技术比起脑机结合技术更加的重要,其重要性也是划时代的。

  前者有了,最多就是人形仿生机器人如人一般无二。

  后者有了,那人类就能无限制的去探索深空了。

  包奇正连忙点头,笑着说:“不瞒你们,这两项技术我们组建了多个科研团队在研究,另外,其他高校、研究所等相关单位也有着同样的项目,可到目前为止,也就脑机结合技术有了一点点进展,而信息瞬时传输技术完全没有头绪。”

  现在,他们计算机学院不差钱,对这两项技术的研究自然也舍得花钱。

  为了研究脑机结合技术,同学校其他学院组建了两个独立的科研团队。

  又同国内其他高校、研究所等相关科研单位组建了五个科研团队。

  而信息瞬时传输技术同样如此。

  这次之所以在苏哲和范晓明两人面前再次提起,目的就是要让苏哲和范晓明两人能够重视起来。

  在他看来,别人可能搞不定这两项技术,但九天研究中心是可以的。

  包奇正说到最后的时候,还挑衅的看了左大军一眼。

  左大军毫不避讳包奇正的挑衅,笑着说:“你是不是想着这两样技术出来后远程控制人形仿生机器人就能代替机甲了,说实话,我也想这两种技术出现,那我们只要待在地球就能探索整个宇宙了,不过这两种技术,脑机结合技术是有可能实现的,但信息瞬时传输技术,太难太难,现在看是基本不可能的。”

  据他的了解,脑机结合技术全球在研究的科研团队有着很多。

  过去,国外在脑机结合技术方面的研究是超过国内的。

  可现在,国外已经被国内甩的远远的了,其和国内完全没有可比性。

  脑机结合技术有着两种路线。

  一种是接触式的。

  国内外研究脑机结合技术的科研团队中,大多数研究的都是接触式的脑机结合技术。

  也就是将相关的装置放进脑壳中。

  另一种是非接触式的。

  这一种相对于接触式的,佩戴要方便一些,但研究的进展并不大。

  至于信息瞬时传输技术,研究的科研团队不少,但进展几乎没有。

  要知道,电波、光这些传递信息的速度是有上限的,也就是光速。

  而信息瞬时传输技术,其基本意思就是信息超光速传递。

  按照现有的物理基础理论,宇宙中光速就是最快的,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超过光速。

  直白点说,现在的基础理论下,信息瞬时传输技术是不可能实现的。

  没有这个可能。

  当然了,这只是现有的物理理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