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 18 章

《我,始皇闺女,未来皇帝,打钱》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始皇呛了一口茶水:“怎么,章邯没给你人吗?”

这咸阳中人的动态都在他的掌握之下,他自然很清楚这些日子楚昭都见了谁。

没插手不过是因为他们没做任何出格的事,他也不是很在乎罢了。

楚昭对于这点也心知肚明,她也不怕始皇觉得她勾结朝臣。

别说始皇早放话允许她争,就是没有,他也很难因此对她这一个五岁的小女儿生出忌惮。

纵观史书,楚昭早就发现了一个规律:

除了朱重八和他大儿子朱标,那么多太子都没有好下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

他们的爹都活得太长了!

当皇帝的在年富力强之时,面对十几二十岁的儿子,可以将人视作继承人,毫无保留地宠爱教导。

但当他们自己活到了六七十岁,儿子也活到了三四十岁,他们的心态就很难不发生变化。

正如清朝康熙太子胤礽的那句话“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注1)。

当爹的就很难不心里犯嘀咕,你是不是早就盼着把朕踹了自己当家做主。

于是这时候再看儿子,那就不是亲亲小宝贝了,而是随时可能威胁狼王地位的新头狼。

这种若有似无的危险感非常致命,因为他不会明说你做错了什么事,他只会对你越来越挑剔和苛刻。

最后你表现贤能,他会觉得你勾结朝臣所图甚大;你表现无能,他会觉得什么废物也配当太子?

朝臣对于太子又往往是极为苛刻的,他们骂皇帝得收着点力,骂太子从来不用。

反正骂完得的都是直言敢谏的好名声。

几方面要素一结合,那些等了几十年没能接班的太子很难不出心理问题。

尤其父亲越是能干,儿子心态越容易崩。

毕竟大多数人连“菀菀类卿”都受不了,谁又受得了被一群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你耳边叨叨“菀菀不类卿”。

啊不,是“子不肖父”。

楚昭光是想想就觉得,惨,真是太惨了。

幸好她只有五岁。

“章邯给的是他章邯给的。”

“父皇给的那可是父皇给的啊!”

“您给的人才质量是他章邯比得上的吗?”

楚昭振振有词,她从胡亥那里悟出了一个道理——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感情都是有沉没成本的。

一个从来不用操心,自己风吹日晒就能长大的孩子。

在父母心中的分量,很难比得上处处闯祸□□心惯了的孩子。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父亲都比不上母亲疼孩子。

没有十月怀胎的辛苦,也没有换奶瓶尿布带大的习惯成自然。

万一还没有缺少子女时的物以稀为贵,那真就是有血缘的陌生人了。

她跟始皇目前的关系差不多就是这样。

所以她必须要从现在开始,从不起眼的小事开始,让这个新爹习惯被她索取,习惯为她操心付出。

“……”始皇沉默了。

六国被灭都已经五年了,有心助秦的人早八百年就来咸阳自荐上岗了。

现在那些没在咸阳的人还能是什么成分?

不是挂念六国的死忠,就是觉得秦国这一套不行,该用他们家学说的老顽固。

始皇也有自己的脾气:

又不是什么经天纬地的大才,他们看不上大秦,大秦还看不上他们了呢,哼。

“朝中学诸子百家的人本就不少,予你一份调令,要谁相助自己去寻吧。”

“父皇,这不一样。”

“何处不一样?”

“父皇有没有想过秦朝眼下最大的危机在何处?”

“何处?”始皇有点好奇了。

此前天幕那一段,他听出了几个要素,民力耗竭、朝中混乱。

眼下他稳坐朝中,何来混乱?

北原还没打、长城还没修、阿房宫也还没开始建,又何来民力耗竭?

这个小闺女儿又看出了何处的不足?

“大秦在十年内以一国统七国之土地,忠心可靠的官吏数量能达到曾经的七倍吗。”

“心向秦国的读书人数量有那么多吗?”

“这些读书人能上一来就当县乡里的长官吗?”

“如果不能,那底层的黔首在听谁说的话?是大秦挤出来的一两个县令都尉,还是六国遗留的地方豪强?”

秦朝扩张的太快了,对于打下的土地并没能很好地消化掉。

始皇此前也不是没有注意到过这个问题,所以他早几年前就下过令,迁移十二万户地方豪强入咸阳。

彼时秦国总人口约在两千多万,按商鞅时起的规矩,父子兄弟必须分户,那么一户五人左右,全国不过四五百万户上下。

相当于全国每三四十户人家里就得迁走一户到都城。

这手笔不能说不大。

但显然,能维持的效果有限。

一来,真有门路的富户贵族可以提前规避。

至少楚昭就没听说过张良、项羽等人造反时住在咸阳。

二来,旧的豪强迁走了,新的豪强还会出现。

根本问题是人才的紧缺让大秦朝廷没法接过基层的权利。

许多基层官吏根本就是六国的投降故吏在继续担任。

这大概也是秦朝灭亡时,六国反军气焰如此嚣张的部分原因。

“他们想当秦国的官吏就自然会心向秦国。”始皇沉声,“学通秦法便可为秦吏,大秦从不曾阻拦他们。”

这个思路倒也没错,只要始皇一直活着,只要大秦朝廷永远强势,熬个一两代人,地方上那些人自然会改当大秦顺民。

但问题是,父皇您命短没熬住啊父皇——

楚昭不想说这么讨打的话,她换了个方向吐槽:“您也知道那是吏啊。”

官与吏,地位分明的两个阶级。

那些自认有出身、有抱负、有学识的人都想当官。

可大秦如今选官还依赖世袭传承、官员内推和陛下面试。

没有门路出身,就没有机会。

那些底层小民倒是当个吏就心满意足,可问题在于他们没钱识字进学啊。

把这些问题归总起来就是:

“父皇,如今的大秦失去了黔首的上升渠道。”

“曾经商鞅改革,支持军功换爵,于是大秦军队战力倍增,就是因为大秦黔首看到了上升的渠道。”

“如今无仗可打,无法晋升,那些黔首中有智慧、有勇气、有口才的人,难道就能甘心一辈子老实种地吗?(注2)”

“父皇,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