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课程和奖励(求订阅)

《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第138章,课程和奖励(求订阅)

一九五九年五月底,京城西安门大街附近的一座四合院内,一场全国性农业技术研讨会正在进行着。

陈国华这位年轻人在几百号参加会议的人当中,居然不会太显眼。

因为比他年轻的人还真不少,光是坐在他前面的就有俩个半大小子。

只不过此时这俩半大小子却神情严肃认真地听着上面领导的发言。

明明他们的小脸看起来也就是十三四岁左右的样子,眼里十分有神,看着挺像那么一回事儿的。

上辈子的陈国华也听说过,这个时代有不少人,很早就成熟了。

只因为他们还很小,就已经经历过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经历过的事儿。

因为十年前的内地,还是战乱年代。

即便是建国那一年,其实也还有不少地方没有被收回来,比如大西北,比如旅顺港。

特别是旅顺港这地方,是五五年的时候,才回来的。

所以很多人其实是没有父母,或者类似陈国华刚穿越那会儿,只有几兄妹相依为命的。

生活逼迫着他们一夜之间成长成熟起来。

坐在人群中的陈国华,观察过四周,也发现了一些成熟的脸庞。

比如专家席位上的清华农学院教授李竞雄,以及农业教育家和作物育种学家的吴绍骙等等。

这些都是农学方面的专家教授,一个个都是大佬。

也有现在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麓安江农校袁教员,他是陈国华最感兴趣的人。

虽说此时的袁教员只是一名老师,但能被邀请前来参加这次的会议,也可以看出他的不凡。

陈国华更佩服的是对方在未来所进行的技术研发和一辈子都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背影。

眼神逛了一圈,没有什么更大的发现之后,陈国华这才收回了眼神。

这样的技术研讨会,对他说,其实就是消磨时间的。

大家一人发表一番长篇大论,又是讲述什么时代背景,又是什么故事之类的。

反正听得陈国华自动屏蔽这些信息。

等到研讨会中场休息之后,陈国华这才上前找袁教员聊天。

后者还挺黑的,因为他已经在安江学习教书育人超过六年了,经常出没在田间地头,跟个农民也没什么两样。

袁教员对陈国华的突然搭讪,还是感到挺吃惊的。

因为他认识陈国华,毕竟刚才大会上,领导就有介绍过他。

何况,陈国华的名字,其实也出现在报纸上。

就在今年四月份的时候,陈国华拿出了烟条棒等增雨三件套,被报纸大肆宣扬。

尽管当时宣传更多的是人工降雨、灾情等方面的事儿,可也不能抹杀掉陈国华的付出。

对于有心人来说,陈国华这三个字,当然有很重的分量。

闲聊过程中,陈国华知道袁教员此时还并没有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的研发工作。

他也没有提醒的意思,只是跟对方聊一些农学教育、农业技术等方面有关系的话题。

下半场,陈国华被迫上台发言。

嗯,他也一样,都是聊一些没有什么营养的话题。

政策层面的事儿且不论,光是农学技术方面来说,这可是一盘大棋,看别人怎么下棋了。

身为棋子的陈国华,他其实有很多技术,但又能如何?

就好像去年冬天拿出来的农用地膜和蔬菜大棚技术,今年就一定可以遍地开花么?

那不可能!

关键是农用地膜的价格摆在这里,而且管理层面也是需要技术的。

既然涉及到了技术,那么就需要有技术的人来管理,否则的话,那都是白塔。

何况,去年的时候,即便有陈国华在,蔬菜大棚不也倒了不少么?

管理人员和技术员在这个期间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且是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技术拿出来了,并不等于农业就发展起来了。

再比如养猪模式,这些都是需要正向循环和时间来积累的。

北汽制造厂能养得起大几百头大肥猪,那是因为背后有几千上万的半大小子、小屁孩,每天都跑去城外扒拉野草、猪草、烂野果、树根等等。

否则的话,换其他单位试试?

然鹅,如果是在南方的话,直接建一个农场进行管理,种植稻谷、花生、玉米等农作物。

同时养殖鸡鸭猪等家禽,以南方的气候条件,养这些家禽,其实更加容易一些。

但,这样的农场,在南方是很少见的。

五十年代的农场,一般都在东北,也就是北大荒。

西北那边都是一些生产建设兵团在那边扎根儿,很少是农场这样的模式。

养猪模式在这些单位比较好执行,但也同样是看人。

何况这样的小社会,利益勾连,也未必能经营好

陈国华如此云淡风轻,什么都说不急,段云平也是不知道该怎么往下接了。

当然了,他还是安排好了如何给成时若他们派发奖励的事儿。

陈国华闻言,当即便表示,等会儿他也跟着大卡车前往。

很快,他跟着段云平来到了厂区的仓库这边,此时罗树江他们已经做好了安排。

分配给到每个人的粮食并不多,但架不住成时若他们总共二十人呢。

“这是二十人的分量吗?领导,您不会也预留了给其他同学的吧?”

看到眼前大卡车上已经分配好的粮食,整齐堆放在一起,陈国华顿时吃惊地问道。

如此整齐码放,让他很快就计算出了眼前的粮食份量。

然后他想到了老段对薛晋权、余德词他们这些大学生的稀罕,以及对剩下那三十多名北大学子的虎视眈眈,当即便明白了过来。

此前的时候,段云平还因为陈国华没有把剩下的三十多名北大学子也接过来北汽制造厂而懊恼后悔,还说后者不懂得做事儿。

所以他现在是想要补偿回来?

见领导笑着,陈国华摇头道:“领导这肯定是不行的,您这样做,只会让他们离心离德,而且后续我想要再管理好他们,更加困难了.”

余德词他们这些人都不是傻子,相反他们非常聪明。

对于老段的这点小伎俩,他们能马上反应过来。

甭以为这点小恩小惠就可以把余德词、杨孝如他们的人心给收买了,狗屁!

如果不是陈国华放出来的科研项目,吸引住了他们,人家怎么可能会上当呢?

安安稳稳地在北大校园里当一名安静的学生,不好吗?

要知道他们这些大学生,每个月都有二十多元的补助,吃穿层面是不愁的。

“领导,这些粮食就不要派发给他们了,还有以后关于跟我这些同学的接触,由我来负责就可以了,我建议领导您还是别随意插手了,您不了解他们。”

陈国华的这句话,让段云平十分不以为然。

但他是一个能听得进去建议的领导,所以思索一番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罗树江他们又把部分粮食给拿回了仓库,带着仅有二十份粮食离开了北汽。

而且老段也没有跟着一起来北大了。

他是在用行动向陈国华证明,他是一个听劝的领导。

燕园正门外,薛晋权他们几人全都跑了出来。

“老陈,真有奖励啊?”

大卡车就停在正门口,陈国华笑呵呵地让他们上车,大大方方地让他们提着这些粮食回寝室去。

只不过,余德词他们却有些傻眼:“老陈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哪有锅碗瓢盆啊?”

眼前这些都是粮食,但他们又没有相应的厨具来烹饪这些粮食,所以要来干嘛呢?

“我都已经替你们直接换成粮食了,剩下的问题,很难解决么?”

陈国华瞪了他们一眼,道:

“要不这样吧,粮食我拉回去,我让食堂那边的厨师给你们做好,你们抽时间每天晚上过来一趟还是我安排人给你们送过来?”

“我们过去一趟吧。”

“确定?”

“确定,不过你必须要在厂里面啊,不然的话,我们可不干!”

他们宁愿每天下午坐公交车前往北汽吃顿饭,也不愿意让人送过来,这打的是什么主意,陈国华瞬间就懂了。

“你们怕是要失望了,我现在每天下班之后就回家,可不会一直待在厂里面”

余德词他们一听,不由错愕不已,旋即马上说好话,希望陈国华可以在厂里面多留一会儿。

毕竟只要陈国华在厂里面,那么他们就可以缠着他询问更多的信息。

前天陈国华发下来的那两份资料,无一不是非常繁重且高深的技术资料。

尽管对于陈国华来说,这两套资料里面的设备,不过是七十年代的技术设备。

但在五九年这个时间节点,特别是对于内地来说,那些绝对是非常非常高深的技术。

很多理论层面的知识,都是当前最新颖的,所以杨孝如他们这些人都有很多很多的疑惑。

如果能够跟陈国华进行交流的话,那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帮助。

“我擦,你们不会是想让我免费开课吧?”

陈国华睁大眼睛地看着他们这些人,不敢置信地问道。

其实他就是在表演罢了。

那两份资料的难度有多大,他自己也十分清楚,否则的话,他也不至于冒这么大的风险,提前把资料拿出来给他们。

而他之所以这么反问余德词、成时若他们这些同学,并且还强调了‘免费开课’这四个字,其实就是要让他们欠下人情。

这个世界,最难还的债务,其实就是人情债。

明明是陈国华这个有资格当‘资本家’的人,想要余德词他们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