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民间传言

《三国:最强谋士》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话说太史慈领兵连夜悄悄而出,每人只携带半月口粮,一路狂奔直到挺县西南方向安营休整一日,便向着挺县而进。

挺县县令领众衙役出城迎接,微笑着表示臣服刘备。

太史慈爽快答应,学着赵尘的模样,依旧维持挺县各官员职务。

挺县被太史慈攻破的消息,过了一日才送到沮授手中。

沮授微微一惊,想不到赵尘只有一万大军,还敢分兵三千让大将太史慈绕道去取挺县。

很明显,此举目标是东莱郡,而非小小的一个县城。

只是此刻即墨城外尚有七千赵尘大军虎视眈眈,沮授不敢轻举妄动,只能书信给管统,让他时刻警惕。

可事与愿违,不管管统如何积极应对,沿途的几个东莱郡小县都没有花费太史慈一兵一卒,所到之地皆为投降。

这些小县县令眼光都十分毒辣,在乱世里混迹这么多年,不说察言观色之能数一数二,见风使舵的能力也是顶呱呱的。

更何况太史慈本就是东莱人,与老乡对话颇为轻松。

投降的各县也丝毫没有受到骚扰,一切照旧,百姓和官员都欣喜。

若是换成曹操那种动不动屠城的,百姓早就恐慌不已了。

眼见太史慈快速推进,毫无阻力,管统内心颇为着急,不得不再次写信给即墨的沮授。

都昌的袁谭内心也有些恐慌,书信来问询沮授如何应对。

沮授这时候才明白,兴许赵尘兵分两路的目的没有那么简单,驻扎城外坚守可能只是为了牵制两城的守军。

“赵尘啊赵尘,计谋虽好,却忽略了一个大问题。”

沮授看着舆图,心中记住了赵尘大军的各路方位,已然有了新的计策。

他随即回信给袁谭和管统,让他们安心守城,不可乱动。

又叫来数名亲信,在耳边吩咐了几句。

“尔等立刻启程,速速依计行事。”

数名亲信领命而去,直奔徐州下邳城。

数日之后,下邳城内忽然传来一种风声,戏称为赵尘为赵州牧,青州一应事宜都由赵尘一人说了算。

百姓也喜闻乐道,喜欢捕风捉影,饭前茶后当做一种茶资,海口胡言。

有的甚至越吹越神,说赵尘乃天星下凡,所以有神出鬼没之才,不会久屈人下。

种种话语,很快便传到了刘备帐下众多谋士和将士耳朵中。

八月末,糜芳匆匆来找糜竺。

“大哥听到那些传言了吗?”

糜竺揉了揉太阳穴,略显头疼和疲惫。

显然他已经听到了百姓间的传言,对于赵尘的任何描述,糜竺是不愿相信的。

如今糜家与军师赵尘关系最为密切,糜竺所做之事有一半便是赵尘安排。

若是赵尘真如传言说的那般,那无异于叛主,整个糜家都会受到牵连。

糜芳见大哥没有回应,又再次询问。

糜竺缓缓举起手,说道:“子方稍安勿躁,此事我已全部知晓。”

“若传言为真,大哥得早做打算。”

糜竺叹了口气,坚定地回道:“军师绝不是这样的人,汝且安心。”

糜芳却不以为然。

“大哥莫要忘了,当今乱世,唯手握重兵者能立世。军师此行北上青州,芳听闻军师已有近三万大军,又收服战将谋士数人,堪比徐州驻军,但凡有些小心思,便极有可能……叛变……”

他将最后两个字说的特别重,似乎能看透赵尘心思一般。

糜竺被糜芳如此一说,内心忽然变得有些犹豫。

他将整个家族压在赵尘身上,本就是赌注。赵尘一旦出现问题,糜家便将面临巨大的变故。

两人思绪未果。

糜绿筠突然造访。

糜芳急忙说道:“大哥,妹妹来了,这是个机会。暂且让妹妹住在家中,不可再回赵府。”

此话恰好被糜绿筠听到。

她猛然推开大门,指着糜芳说道:“二哥好生无情无义!小妹如今生是赵府之人,死是赵府之魂,何来不回赵府之说?”

糜芳嘀咕了两句:“二哥是为你好!”

糜绿筠也毫不客气:“二哥是怕受到牵连吧。”

糜芳连忙否定:“小妹莫胡言。二哥只是为家族着想,难不成等事成真才做应对?”

糜竺急忙劝道:“二弟、小妹不可乱语。”

糜绿筠也不再理会糜芳,而是劝说糜竺:“大哥,当初是厚德愿意与糜家结亲,糜家才能在主公帐下立稳脚跟。人无信则不立,非知恩图报者与恶狼何异?如今主公帐下谋士将士众多,论智谋、论武力,糜家都无法与其他谋士将军相比,唯一的出路便是紧抱厚德,以求在这乱世之中保全家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