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神将赵云

《三国:最强谋士》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话说赵尘领着众人跑到了真定县外的滹沱河边,依旧没有甩掉袁谭的追击,便灵机一动,利用滹沱河河心岛尾部的河涂,打了一波伏击战。

袁谭大军被深陷河涂当中无法动弹,只能任由赵尘百人小队收割。

一仗下来,只剩袁谭和岸上的数十名骑兵。

赵尘当面劝说袁谭不可再意气用事,好好待在邺城。

想不到袁谭依旧不服气。

其实,换成谁都有想法。

在青州领大军打不过,也是计谋上的失误,袁谭可以不予追究。

但是到了冀州,袁军的大本营里,赵尘只带了一百人,自己有数百人,还打不过,那就只能说实力相差太大。

赵尘也没有在理会袁谭,抱起昏昏欲倒的甄宓,领着众人在袁谭面前缓缓离去。

气得袁谭咬牙切齿可又无可奈何。

滹沱河到真定县约莫有两里地,真定县有多少守军,赵尘无法得知。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真定县应该不会出兵,或者压根就没有守军。

必定是袁绍此次北伐,抽走了大量的人马,周边郡县早已无兵可用。

否则赵尘等人已经跑了一天时间,早就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马围剿。

真定县,是赵云的家乡,也是赵尘此行的最终目的地。

若是按照历史发展,此刻的赵云应该就在此地为兄长守丧。

与其说守丧,倒不如说只是赵云离开公孙瓒的一个借口。

初平二年,赵云受常山国相关人员推举,率领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为的是在百姓有倒悬之危时,能够找到一处实施仁政的地方。

换言之,在那时候的赵云眼里,公孙瓒要比袁绍英明,是个明主。

毕竟真定是在袁绍的管辖范围之内,赵云没有投袁绍而投了公孙瓒。

可后来公孙瓒自作孽,杀了刘虞。

要知道,刘虞是当时朝廷任命的正式地方**,关键他声誉非常高,深受百姓爱戴,也深为鲜卑和乌桓所敬重。

此举让公孙瓒众叛亲离,也让赵云认识到了公孙瓒的本性。

此外,公孙瓒用人唯亲不为贤,记过忘善,所用之**多庸庸碌碌,在这个诸侯纷争的时代,灭亡不可避免。

这些事迹让赵云大失所望,仁政二字在公孙瓒那里已经完全看不到了。

所以赵云便借着兄长去世之际,离开公孙瓒,回到了家乡。

一直到建安五年,公孙瓒战败而亡,赵云才重新出山,直接投奔了刘备。

而后开启了赵云一身神将的故事。

在赵尘心目中,赵云是东汉末年直至三国时期综合最为全面的将帅之才。

幽幽华夏数千年,无数英雄豪杰,而三国时期更是各种人物辈出,将帅之才多如牛毛,儒将者不乏数十人。

但是,论真正称呼为贤将者,赵尘认为只有赵云一人。

正是因为赵云的贤,赵子龙的大仁,所以,汉昭烈帝刘备才会如此重用赵云。

真定县算的上是一个常山国的大县,县中人口数万,大小街巷数十条。

日落之前,赵尘便领着众人到达了县城门口。

坚守城门的将士见状,本能地想要关闭城门,毕竟在不远处,他们已经看到了赵尘百人小队的恐怖。

可赵尘只是淡淡地说道:“城上将士不必惊慌,今日进城并非为了夺取县城,只是来寻人,休整几日便走。若是不愿开门,休怪我等不客气。”

城上数名守城将士,不敢随意造次,急忙将此事报之县令。

县令吓得脸色发白,忙说道:“照他的意思做。”

见城门缓缓开启,赵尘微微一笑,大大方方领着众人走进城门,丝毫不在意城内是否有埋伏。

进城第一件事,赵尘便是要找个落脚点,把甄宓安顿好。

城东的一片空地,一边是城墙,另一边是民房,乃最好的安顿之处。

十四岁的年纪,本应该在府中看书识字学道理,可如今却被赵尘“骗”到了此地。

赵尘看着沉鱼落雁、略带稚气的甄宓,怜悯之心油然而生。

他留下数名兄弟把守,自己与太史慈便在隔壁的营帐中休息。

次日清晨,赵尘本想着去看一眼甄宓恢复的如何。

刚踏出营帐,却发现营帐外站满了人。

所有人着装不一,手中各自拿着“兵器”,刀、斧、镰、木棍等。

站在第一排的是数名衙役,手中的大刀还在微微颤抖。

为首之人乃一名大肚子男子,身旁站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