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玄德决定

《三国:最强谋士》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话说赵尘领着众人回到了下邳城,刘备设宴款待。

两人一唱一和,用一把倚天剑稳定了群臣,也巩固了刘备与赵尘二人的上下级地位。

随后,刘备命人将假装酒醉的赵尘扶到后堂休息,拿出了那份卫将军董承的书信。

书信的内容十分简单,赵尘却看出了其中蕴含着大事。

毫无疑问,这件大事便是衣带诏。

历史上,董承与刘备并无过多联系,也就衣带诏最为紧密。

此事件提前了整整一年半,赵尘明显感觉到历史正在慢慢改写。

衣带诏之事,面上看起来是国丈董承为了保住汉室,扶助汉献帝,想要借助刘备、马腾等人的力量,除去曹操,实则并非这么回事。

在赵尘看来,国丈董承并非忠臣,而是一个十分有野心之人。

董承曾经说过,吕不韦对于子楚,就如同现在的董承对于汉献帝。

换言之,他认为汉献帝是谁?便是自己的秦庄襄王子楚,他自己要做的事便是吕不韦的事。这是什么?不就是要成为一名权臣把持朝政吗?

至于兵马之事,董承本就有些许兵马,更重要的是兵马从曹操手中而来。

董承的谋划应当是借助他人之后而取代曹操,接收曹操的大军,如此一来便可成为一个手握兵权、权倾朝野的外戚大臣。

皇帝手上并没有实质的兵权,不得不依靠所谓的国丈。

当初的窦氏、邓氏、阎氏、梁氏都是此类干政之举,这一点董承应该是很清楚的,毕竟他见识过了这么多回。

再进一步当然不能随意猜测了。

至于衣带诏,说白了,董承有没有汉献帝的衣服腰带,是真的还是假的衣服腰带都不要紧。

刘备自己心里也很清楚,董承将很多秘密告诉他,无非就是想要把刘备当枪使。

但当时的刘备龟缩在曹操门下,还刚刚煮酒论过英雄,曹操两只眼睛时刻盯着刘备。

什么兴复汉室,一统中原都成了空话,刘备不得不想方设法摆脱曹操。

从那个时候看,最好的方式便是暗中与董承谋划,借助董承手上些许小兵马,等曹操外出攻打袁绍之时,在许昌起兵,一举拿下许昌。

这般计谋只要顺利,还是有成功的希望的。

虽然风险很大,总比刘备一直窝着好。

但是刘备没有料到,他真的低估了董承等人的脆弱,连一个保密工作都做不好。

最后,刘备不得不出逃,以免再次落入曹操之手。

从此以后,刘备也只能与曹操势不两立,偌大的中原已然容不下两头猛虎。

其实曹操和刘备论英雄摊牌的时候,刘备可以假装,甚至虚报。只是不管如何,曹操和董承他都必须站一边,换言之,刘备迟早要站队。

至于刘备为何选择董承,只有刘备自己知道。

当时依照赵尘的分析,只是因为收益更大。

刘备若是选择曹操,成功的概率确实大些,但是收益却十分小,顶多成为一个曹操帐下有名有姓的将帅。按照刘备的能力,恐怕排位还不一定有荀彧高。

但是刘备若是选择董承,虽然风险十分大,但是一旦成功了,收益爆棚。董承能成为外戚第一大臣,也就是刘备至少能成为开国功臣,甚至以董承那能力,根本不会是刘备的对手。去除了曹操,刘备一统中原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所以刘备打算赌一把,把宝押在了董承身上。

可惜,他押错了,董承的能力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差。

如今董承按照历史的进程再次出现在刘备视野里,一封简单到无法再简单的书信,却蕴含着一个巨大的计划。

若是放在过去,赵尘是绝对不会再让刘备参与衣带诏这样无聊之事,甚至还会陷入困境。

可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刘备拥有青、徐两州,论实力已经可以在中原地带排得上号。

此时的刘备,就算董承不谋划衣带诏之事,赵尘也会想方设法要借助汉献帝之手除掉曹操,至少牵制曹操。

所以,这封信也算是赵尘得到的意外之喜。

刘备却忧心忡忡:“军师,卫将军董承的邀请,有没有可能是曹操的计谋?”

赵尘听之,总算是明白刘备的担忧了。

毕竟历史上,刘备本就在曹操帐下,无处可去。

如今刘备独占两州,自然不敢随意去曹操的老窝许昌。

万一被关起来了,那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周都督利用孙尚香将刘备软禁在东吴,用的也是这个计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