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营救锦囊

《三国:最强谋士》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第一百五十九章

话说百姓想要刘备留在许昌,纷纷到刘备下榻的官驿请求。

可刘备内心欢喜,却不能答应。

毕竟此地乃曹操的地盘,若是留下来,便再也回不去徐州了。

百姓不肯放弃,在某人的诱导下,拿出万民书上奏朝廷,希望通过陛下让刘备留在许昌。

万民书送到刘协手中,刘协一眼就看出了其中问题。

一来百姓无知,很难形成如此大规模的**,定然需要有人引导,而引导之人毫无疑问便是曹操安排的,否则曹操不可能安然坐在此地看着万民书送到他手中;

二来许昌对于曹操而言意义非凡,县令满宠又是精明能干之人,岂能对此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完全没有出现在现场;

三来万民所请乃让刘备替换满宠,要知道满宠就是曹操的京兆尹,不可能轻易易人,更不会交给一个他方势力。

所以很明显,这就是曹操亲自安排的计谋,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可对于刘协而言,刘备自然不能留在许昌。

潜龙入海方才一展神话,搁在浅滩不如小鱼小虾。

如今董承这个依靠已然消失,其他诸侯各顾各的,唯独能依靠的便是这位刚刚认的刘皇叔,要是在把刘皇叔留在许昌,复兴汉室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刘协还是想要再挣扎挣扎。

他想要拒绝曹操看似顺应民心的请求,可刚说出“可是……”两个字,便被曹操的眼神压了回来。

今日他还能坐在这里,便是曹操对他最后的仁慈。

要不然依照衣带诏之事,刘协早就被曹操废除,或另其他皇子取而代之,亦或是自己取而代之。

当然,曹操不这么做,不只是因为心中还有一个“臣”的观念压着,更重要的是此刻四面楚歌,尚无法称王。

有句话形容曹操很合适,每个人心中都有邪念,好人是因为邪念被善良压着。

曹操被儒家观念压着。

刘协见状,不得不同意万民书所请,默默地命人准备圣旨。

曹操依旧面无表情的喝着茶,直到圣旨被太监送出宫。

很快,圣旨就随着万民送到了刘备入住的官驿。

刘备领赵云等人跪地接旨。

圣旨有云:“任刘备为许县县令,满宠为许县县尉。”

刘备心中暗叫不好,陛下同意就意味着他必须要留在此地。

本想着找个理由推脱,可当着众多百姓之面,他岂能不接圣旨。

太监还催促着刘备立刻前往县衙任职。

刘备只好推托驿站中尚有些许随身物品需要收拾,明日便可前往。

太监点了点头,转头便回皇宫去了。

众百姓高声齐呼:“陛下万岁!”

一旁的赵云有些忧虑:“主公,任何事情都会通过曹操,陛下此圣旨定然也不例外,想必要留主公之人,乃曹操也。”

刘备点了点头,说道:“子龙言之有理。早些时候百姓齐聚驿站我便有所怀疑,如今看来定然是曹操搞得诡计。”

“主公,既然如此,不如我等立刻出发出城,放弃陛下任命的县令,如何?”

刘备当即果断说道:“好,不必再收拾,立刻出发,免得被人发现。”

二人商议既定,转身便从官驿的后门出了驿站,领着几个亲信从朝着许昌城东门而去。

一路穿街走巷,动作十分迅速。

约莫一刻多钟,一行人便到了东门口。

谁知东门口城门紧闭,有数名巡逻者来回巡逻,没有任何一个百姓敢靠近。

“大白天为何紧闭城门,此地附近有没有敌军。”

刘备十分疑惑,忙让赵云四处打探。

赵云下马走到一旁,询问了路人。

路人说道:“城门今日就未曾开过,问守城的官家,只说是因为国丈府上发生要事,数名贼人尚未抓捕,曹司空下令许昌城在事件查清楚之前所有人都不得私自进出。”

赵云又问:“是否有其他途径可以出城?”

路人回道:“以前城墙脚都会有些许小洞,可如今混乱,满县令早就将小洞全部封堵,没有其他途径出城了。”

赵云塞给路人些许钱财,以表感谢,而后回到刘备身边,将此情况全部汇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