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人生》的那些事

《冰封雪飘香如故》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23

星期三,午饭后,219宿舍里,七个人都到齐了。

宿舍里很热闹的气氛里,甄乐思躺在床上,趁机想休息会儿,突然听到坐在桌前的郑雪琴,对大家说道:“今天下午联合教室的报告,我太期待了!我们中文系领导,太英明了!我们真的是太幸运了!能获得这样宝贵的机会,这是千载难逢啊!”

“雪琴,你说得太对了。我们今天下午,能听到我省着名作家路遥,来讲自己的全国获奖小说《人生》的创作过程,这部经典的名着,我们可真是三生有幸啊!”连艾凤半躺在自己的床上,靠着被子说道:“我好激动啊!同学们。”

“你们不知道,我看电影《人生》的时候,看到巧珍出嫁的那场戏,随着那音乐声,响彻整个山谷,我已经泣不成声了,我彻底被击碎了,我的心如刀割一般,我真的是心碎了一地啊!我为刘巧珍鸣不平啊。!”连艾凤没停歇下来,又补充道。

“是的,这个刘巧珍的命运的确太悲惨,叫人不由地落泪。可怜人,自有可恨之处啊。高加林活该,被人家抛弃。这个结局是更真实的,揭示了现实的残酷性。谁都有自己的软肋,谁都有自己的结,有自己的迈不过去的坎儿。”白芷田躺在自己的床上,仰过头来,给大家说道。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高加林和黄亚萍的爱情,也是自然而然,天经地义的,**毛病啊。谁说他们不能相爱?志同道合的爱情,才是最理想的,最符合人的的。”汪玉荣跟着说道。

“高加林的命运,也挺悲惨的,正干得风生水起,却被马栓的妈妈给告了,打回原形的下场,也挺解气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也是人性啊。我觉得很真实,很给力!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会不顾一切,这是太正常的事情。”肖诗敏静静地躺在自己的床上,心平气和地说。

“你们说得都没错,那这个爱情悲剧的元凶,到底是谁呢?我越看越糊涂,我搞不明白人生的苦难,难道是真相?是现实吗?”一直躺在床上,没吭声的庄可莲轻轻地说道。

“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不做过多的渲染和评价,只是极其冷静客观地呈现一个真实的故事给大家,生活的真相是被作者还原出来了。文学艺术的魅力,通过电影镜头,更加逼真地强烈地,把人物性格冲突,现实中的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确是现实主义的魅力所在啊!”甄乐思也跟着补充道。

“我倒是对今天下午的作者路遥,亲临我校中文系,来给我们全系师生,做这场有关小说《人生》的创作报告会,特别期待!而且我还很好奇,想看看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人格魅力和气质,是什么样子?我们全系上下,都眼巴巴地期盼着,期盼着,这神圣美好时刻的到来。”郑雪琴接着说。

“你别说,今天上午一二节课前,当我们的辅导员韩一农老师,给大家宣布这一激动人心的好消息的时候,我简直激动得要发疯了。梦寐以求的千呼万唤的这场报告会,我一直处于激动兴奋状态。”连艾凤显然是最激动的,她完全被小说的故事给带走了,吸引住了,特别是爱情里的三角恋,让她对于两个女孩子,都充满着同情,觉得这两个女孩子,哪个都喜欢高加林,这才是这场爱情悲剧的可悲之处啊。三角恋的故事其实是老套路,古今中外太多了。但不知为什么,就是特别有代入感,可能是因为是活生生的现实题材。

“是啊,小说我们看了,电影我们也看了,这个作品带给人们的震撼,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中文系,那简直是整个社会的轰动和焦灼了。”郑雪琴又说道。

“今天下午,路遥来讲这个小说的创作,是从文学写作的角度,从创作论的角度,从文学研究者的角度,才是中文系的师生来听啊。”甄乐思认真地说道。

“哎呀,快下楼,时间差不多了。我们早点去,占个好位置!”郑雪琴大声说道。

她的一声令下,七个人立刻准备出发,甄乐思一看表,才一点十分,心想两点才开始呢,这么早下去,联合教室里根本没人。就慢腾腾的,穿着鞋,但一看,其他人都收拾好了,就加快速度,跟上大家的节奏。

一点二十分,219宿舍,七个人闹哄哄地出了宿舍门,穿过楼道,下到一楼,直奔宿舍西南方向的联合教室去了。

大家带着急切的心情,快速走进联合教室里,一看,还说人少,谁知道性子急的原来还不少,中文系领导,早就按年级划分好了座位,高年级的学生,都放在前边了,甄乐思她们一年级,放在了后边部分。虽说有些失望,但是,能进来坐在这里,亲耳听到作者的心声,那也是万幸的。

熙熙攘攘的联合教室里,人声鼎沸,此起彼伏的声浪,激荡在大礼堂样的联合教室里各个角落,甄乐思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完全被这种氛围淹没,感染着。

她也知道,此时此刻,大家激动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渴望看见写出这样一部经典作品的人,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好奇的眼光和心理驱使着大家。等待报告人出现的那一刻。

坐在甄乐思

身边的郑雪琴说道:“你看,我们中文系就是这么幸运,成为了这场报告会的主角,你看看走道上的空地上,加了那么多凳子,你再看看两个后门口,挤满了其他系的文学爱好者,也一样激动得还进不来。学中文的美妙和优越感现在体现出来了吧?”笑嘻嘻的,深感知足和喜悦的样子。

时间到了,两点整,在雷鸣般的掌声里,只见中文系的主任,和几个其他领导,陪着一个身材魁梧,身穿一身牛仔服的,看起来很结实,甚至是很壮实的路遥,从主席台的右侧,走到舞台中心。三言两语的介绍之后,系上几个领导走下来了,坐在台下的第一排位置上。

全场鸦雀无声,屏住呼吸,期待这位大作家的精彩报告。

甄乐思没想到,这个路遥,一开口,操着一口浓烈的陕北方言,鼻子好像不通气一样,说出的每个字,每句话,都挺费劲。从内心来说,还是有些失望。不过还好啦。渐渐地,全场的师生们,似乎是适应了路遥的方言语气语调。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了他所讲的内容上。

再加上座位靠后,距离主席台比较远,甄乐思这场报告会,听得越来越模糊,她发现起初的人山人海,瞬间消失了,后门的那些拥挤进来的人影子,都不见了,过道上人,有些自动撤离了。露出了许多空地。甚至底下窃窃私语交头接耳的声音不时发出。

甄乐思听到,路遥先讲自己是如何动起了创作这部小说的念头,这个素材的来源,自己后来的布局,谋篇,行文过程的安顿。特别是写作的过程中,当时,酷热的天气,自己躲在陕北甘泉,一个简陋的小旅店,如何辛苦的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这部小说。

甄乐思听得很震撼,感觉当个作家,真是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寂寞,远离世俗尘嚣的,那份特立独行。

甄乐思听到路遥操着一口浓郁的陕北腔调,说到:“想当一个作家,不仅仅是靠着天真烂漫的幻想,更主要的是一种实干精神,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没有这种精神,根本成不了作家的。

而且还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生活,学会观察生活,特别是生活中那些常人根本不注意的细节,才是作家要刻意留心的地方,比如桃花几月开?杏花几月开?甚至哪天开?都要仔细观察留意,不能大而化之,粗枝大叶的打马虎眼,这样的生活态度,是成不了作家的……”

甄乐思坐在联合教室里,忽然有些恍惚的感觉,朦朦胧胧地感觉到,远远地望到主席台上,仔细地听着台上的,这个陕北农民,讲着自己成长经历,血泪心酸故事,感觉到成为一个作家的难度很大。

似乎距离自己很遥远的样子。好像一个作家过的,都不是正常人的生活,在这一瞬间,甄乐思倒是把作家给神化了,觉得天赋异禀,最起码都是天才级别人的人物,才可以成为作家。

自己这辈子,都无法成为一个作家。尽管读了不少文学作品,各种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好像越读得多,更加觉得距离自己非常遥远,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天哪!黑压压的一片人海,学文学的人如此之多,能写出像样的文学作品的人能有多少呢?学文学,和写作,看来根本就是两码子事嘛。甄乐思一个人坐在那里,感觉到很孤独,很无力,很自卑,很渺小。

报告会在一片热烈却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了,中文系的几个领导,走上讲台,紧紧地握着路遥的手,每个人都表达出由衷的敬佩和赞美声。

随着联合教室里的人潮,甄乐思走出,这个中午进来的时候,还很神秘的大门,此刻,在甄乐思的眼里,没有了光彩和丝毫的魅力,仅仅是平凡的一个门而已。

报告持续了一个下午,结束的时候,就已经是是晚饭前夕了,甄乐思看到校园里,那股子源源不断的吃饭大军,滚滚不断的流向食堂的大门。

219宿舍的女生们,带着纷繁复杂的心绪,回到宿舍。甄乐思感觉到,气氛显然不像中午的那个时间段里,那么热烈激荡心潮澎湃了。

平淡了许多,冷静了许多,理性了许多。甄乐思倒是觉得这差异,来自路遥本人的那口太浓郁的陕北方言,交流上的直接障碍,似乎阻止了人们对他的狂热。

说的又是中文,不像外语,不懂的话,还可以请个标准的翻译来,这种话,没法翻译,只有靠自己,去直接现场和作者对话了。

219宿舍的对话在继续。

“我觉得路遥是个天才,更是个了不起的实干家,对文学的那份执着,甚至是狂热痴迷成就了他,驱动着他,让他跟着自己的内心在狂奔。

激情燃烧着这个伟大的生命。他更象是一团火,燃烧着自己,也照亮了别人。我对路遥佩服的五体投地。”郑雪琴先发言了。

她是做过老师的人,在高考前就当过老师,站过讲台,说起话来,侃侃而谈,妙语连珠,像倒豆子样的稀里哗啦的,直接痛快,毫不遮拦,一泻千里的气势,浩浩荡荡。

连艾凤一直盯着郑雪琴看,她刚一话落,就接上了,热情洋溢地说道:“路遥太了不起了。

我佩服,今天听了他的报告,我简直是崇拜了!一个来自陕北农村的小伙子,家境贫穷到那种程度,他纯粹就是一个文学狂热者,一个沉醉者,一个以文学为自己使命的人,一个了不起的大写的文学英雄。”

“天哪!你对他的评价,也太高了!简直就是发烧的地步了!”汪玉荣紧接着说道,“我可没你那么狂热,我也没有感觉到,他有多么惊天动地,他就是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一个普通的作家罢了。他从事文学,纯粹是贫穷立的祸,他想出人头地了。才会发疯一样追求文学创作,想成名成家,一鸣惊人!立下雄心壮志,建功立业,要名扬天下。

我父母亲都是陕北人,我们家乡的话,我听得特别亲切,我爸妈在家里,就是这样讲话的。我听到特别熟悉又冲击感。我爸妈说过了,在我们老家,像路遥这样的人,很多很多。那片贫瘠的土地上,有多少人想摆脱贫穷,想从那刨食的坑里,就是想从那个穷山恶水里爬出来的,多了去了。”

“我倒是觉得,他的报告非常的真诚,很打动人。特别是讲到写作这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