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蜂蜜新销路!高高在上的食品厂?

《重生1984,从大山养蜂开始》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兰建军受教完。

这接下来杨华平负责的这一窝。

尽管杨华平同志吸取了方鸿安教杨华平的那些经验。

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不免出现了一些纰漏。

跟兰建军一样,享受了一番宛如爷爷辈教导。

这接下来,方鸿安也亲自上手,给两人再次展示了一番。

从诱蜂、追蜂路、挖蜂……

一道道流程走过来,是彻底让两人看直了眼。

这带着此前点拨的那些东西,再来看方鸿安这次教科书般的展示。

对于兰建军和杨华平而言。

在惊叹的同时,无疑是更加清晰的看到了差距。

此后的几窝蜂。

方鸿安再给了两人主导上手的机会,这果然比比起之前来,是有了相当大的改观和进步。

就这样。

从清晨上山,到临近夜幕三人下山的时候。

两对箩筐和那竹篓里,都装满了巢脾。

因为回家准备教他们熬煮蜂蜡,所以没有像方鸿安他们当初在狗牙岭上那样,为了效率直接把蜜脾切下来。

所以出蜜率肯定是比不了狗牙岭那一次。

但保守估计的话,这一趟的收获,突破一百斤应该是不成问题。

这个成绩,对方鸿安而言,也就是普普通通的成绩。

这毕竟,为了把这两个人带出来,还是把不少时间花在了教学上。

算是基本满意吧。

但另一边兰建军和杨华平,对于这满满的收获,那就是相当的兴奋和激动了。

就自打方鸿安上次离开兰溪村之后,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

他们上山的收获,那可是没有一次能有这么多的。

就算最好的一次,甚至连这次的一半都不到。

这两人咧着嘴,干劲十足的抢着挑起了两担箩筐。

这明明在山上跑了一整天,已经是相当劳累了,但在丰收的喜悦,让这两人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力量。

大踏步的速度,连方鸿安都有些跟不上。

强行叫着这两人休息了一次,这最终到家的时间,也是方鸿安预计的时间要早上不少。

直到了家门口,兰建军和杨华平还沉浸在刚才从村牌坊到家里这一路上,那些同村人围观震惊带来的满满自豪感之中。

而等在家里,已经在做好了晚饭的罗冬清、薛芬、兰文慧、兰文娟几个人,也被三人这一趟的收获,给震惊了。

张罗着帮着三人把箩筐挑到里屋里等着,然后又是打水,又是递毛巾的……

等三人休整完走出到屋门外的时候。

王通、方成涛和兰贵海这一组才摸着黑回来。

他们这一行的收获,也是两担箩筐加一竹篓都是满满的。

看箩筐的垒起来的幅度,应该是能跟方鸿安他们不相上下。

在把箩筐放进里屋的时候。

王通和方成涛还特地对比了一下。

确定他们这一组没有落后之后,两人互相看了看,脸上都是露出自豪的表情……

因为木匠那边的摇蜜机尚且在制作之中。

这些蜜脾还是采用压榨取蜜的方式。

这整个活就交给了家里的妇女们。

吃过了晚饭,方鸿安和兰建军他们再次去到兰溪洗澡。

王通和方成涛开始也跟着去了,不过匆匆的洗完,就马上是回去了。

看来这晚上的压马路环节,是早就约好了。

担心这两人太霸蛮。

方鸿安顺势叮嘱了一番,让从明天开始,他们那组挖蜜队是必须在天黑之前就回到屋里。

这上山的强度委实不小,晚上又还有活动,这两货就算是牛,也难吃得消。

在人生大事面前,这种赚钱的事情,方鸿安觉得还是可以往后放一放的。

反正,这领着他们上山,挖到多少蜂蜜,其实倒是其次的。

主要还是要把这些流程,让兰建军几人熟悉起来。

此后的三日。

六人、两组仍然是清晨上山便开始挖蜜。

有了先前的锻炼和总结,这从第二天开始,无论是跟着方鸿安的兰建军和杨华平,还是跟着王通他们的兰贵海。

每天对比前一天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这三天收获,也都是两对箩筐加一竹篓满满的。

不过,两组挖蜜队,却是越回越早。

这两队挖蜂队第四天挖蜂结束,兰振山那边也传来了喜讯,撮斗岭上的木屋,基本框架已经和外围的木板墙,已经是搭好了,接下来就是屋子里的细节完善和填充了。

而且,按照方鸿安指的,对山上的茅草和杂树的清理,也已经基本完成。

就方鸿安之前指出的那些蜂箱放置点,也都用竹棍子一一标记了出来。

与此同时,村里木匠那边,制作好的首批十个蜂箱,也已经是搬上了山。

已经放置在了撮斗岭上。

见这过箱的时机成熟。

从这天之后,除了挖蜂蜜这个日常,方鸿安把收蜂过箱这项内容也加入到了日常事项之中。

收蜂的数量,和木匠那边提供的蜂箱数量保持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这兰溪村的木匠,不仅是自己带了两个学徒,在接到了兰振山这个一百个蜂箱的大订单之后,还把此前从他这里出师,已经独立到附近的村子当木匠的两个徒弟叫了回来。

五个人开足马力的情况下,那比杨茂林老木匠自然是要快上不少。

这一天的功夫,就可以做好八九个蜂箱。

等方鸿安他们来到兰溪村第十天。

撮斗岭上的木屋,已经进入到了做床、柜子、箱子这种收尾的阶段。

整个隔离篱笆,也已经是围好。

在那已经修整好的蜂箱放置区域,也已经放置好了三十多个已经完成过箱的蜂箱。

这最近的几天,挖蜜队基本也就是上午上山挖蜂。

到下午的时间,那都是直接上撮斗岭的养蜂场。

除了过箱、整备养蜂场、方鸿安主要把重心放在了传授养蜂技术上。

而到了这时候,过来跟着学习的,除了兰建军他们几人,连带着薛芬、兰文慧和兰文娟他,几个妇女也都会过来。

这种模式,一直持续了有四天。

从第十一天开始,方鸿安他们又穿上防蜂衣,用了三天的时间,把撮斗岭周边的鬼头蜂清理一遍。

解决了这隐藏的后患之忧。

最终,在考较了一番几人对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确定是可以达到日常收蜂和蜂场日常管理的效果之后。

征询了一番意见,把王通和方成涛暂时留在兰溪村帮着再照顾一下养蜂场。

方鸿安领着兰文绣踏上归途。

这一行在兰溪村是呆足了半个月。

因为是忙碌,也都觉得日子过得飞快。

回到村子里。

知道方鸿江夫妇关心自己儿子相亲的情况。

兰文绣休整了一下就立即找上了王瑛,把在兰溪村的相亲的结果跟方鸿江和王瑛夫妇详细的说了。

这两人都是激动得当即就站了起来。

踱着步子就开始要准备聘礼了。

跟方鸿江夫妇报完喜,方鸿安是本打算晚上跑一趟杉木岭村跟自己的姑父姑母,也就是王通的父母也汇报一下。

不曾想,这没多久的功夫,姑姑方翠红就找了过来。

说的是关心送些刚做好的糕点,但方鸿安和兰文绣哪里不懂她的意思。

也把王通的相亲的情况给说了。

顺便解释了一番,这段时间把王通留在兰溪村,这既是那边养蜂场的需要,也是为了方便两人继续加深感情。

听说完这个消息。

惊喜之下,方翠红是直接抹起了眼泪。

这后续的事情。

方鸿安还是让兰文绣和方翠红具体商量了一下。

总之是想趁着这段王通他们还在兰溪村的时间。

让方翠红他们去一趟,尽快先把这婚事定下来。

这种细节上的东西。

当初也是兰文绣和薛芬他们一起商议的。

方鸿安也是无暇顾及,总之就是交给兰文绣操持了。

把这两样大事解决。

紧接着,方鸿安便马上上山赶往了养蜂场。

这出去了半个月。

养蜂场一直是交给郑全一个人在打理。

虽然是叫了方鸿江帮忙,帮着做好后勤服务。

但想来,这段时间,应该是把郑全累得够呛。

听先前方鸿江说的,这郑全基本是每天起早贪黑,每天都是不停轴的在转。

就拿负责任的态度,让方鸿江这个基本是跑遍了整个东岭上的大金刚那都是叹服不已。

等来到养蜂场。

郑全是正在摇蜜。

整个人,看上去比先前是黑了一圈,也瘦了不少。

见着方鸿安,一脸欣喜的同时,也马上汇报起了这段时间养蜂场的情况。

首先是日常管理的情况,郑全基本是按着方鸿安此前的要求,每天将日常的查看、清理早晚各做一遍。

这些情况,郑全是也详细的记好了管理的日志。

随后,就是产蜜的情况了。

根据郑全的汇报的情况,这半个月,他一共取了四次蜜,不算今天这还没摇完的,前三次分别摇取蜜五十七斤、八十五斤和九十三。

也就是说,仅这半个月,整个养蜂场就产出了二百三十五斤蜜。

将积存好的蜜给方鸿安一一过目,见到方鸿安点头之后。

郑全也才是一副不负所托的松了一口气。

看着这小伙子的神态,方鸿安在欣慰的同时,也不由得是暗自感叹自己的运气好。

从郑全来到养蜂场,到他们去兰溪村,满打满算也不过就是几天的功夫。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就能将这养蜂场打理得如此井井有条。

可以说,单就在养蜂这一行的天赋上。

他绝对是胜过自己的,是一业内的小天才。

一个人都快顶得上三个人了。

这种人才,之前竟然是因为脚的一点小缺陷,被西冲岭村的人认为是一个瘸腿废物,而从小自卑,最终沦落到那般境地。

又恰巧是让自己遇上了。

这运气,也真是没谁了。

而这趟之行,虽然是没带郑全去,但兰文绣也为郑全在考虑找对象的事情。

找了有一些目标。

但眼下的情况,可能还不是很成熟。

准备是想先把王通和方成涛这边的事情搞定了之后,下一步再做打算。

而正巧郑全关切的问起了王通和方成涛的相亲情况。

方鸿安在如实相告之后,便也把准备帮他找对象的事情也说了。

郑全这虽然是听完了后就直摆手,但从他的眼神中,方鸿安也是看出了这小伙子的渴求。

知道他是长期被村民讥讽和另眼看待以来,内心上还是有些自卑。

方鸿安便索性是直接给下了指标,要求等王通他们回来,到时候至少跟着去一趟兰溪村,去相上一次亲,成不成可以不管,但必须是去这一趟。

在方鸿安这霸蛮的安排之下,郑全也才半推半就的同意了下来。

搞定了这个。

方鸿安也在郑全带领下,查看了一番养蜂场。

看了一下,抽看的几个蜂箱状态都相当不错之后。

想着这段时间郑全是累着了,方鸿安就提前把工资结给了他,顺便给他放了两天假。

既是为了休息,也是为了让他回西冲岭村一趟。

毕竟,这来石湾村也将近快一个月了。

这整天都在山上,别说西冲岭村了,就是石湾村里都很少下去。

这他在西冲岭那边,还有很多事情没了结。

也正是想让他有空回去了结一下。

郑全一开始是死活不同意的,但在方鸿安的威压之下,也只好是领了钱,当天傍晚就回了西冲岭村。

不过。

这第二天一大早。

等方鸿安上到养蜂场的时候。

就看到这家伙已经是在养蜂场里开始进行早间的清理了。

一问之下,这家伙就咬死说是昨晚回去已经把事情处理完了,在家里也睡不安稳。

所以当时连夜就又回来了。

这让方鸿安也是直接无语。

但转念一想,却也是相当理解郑全的想法。

或许,这在他目前死去之后,这西冲岭村对他而言,就已经是没有任何的值得留恋的地方了。

反而是这山里的养蜂场,对他而言是一个精神的寄托场所。

这跟前世的自己,当初躲在那大山里的情况,也很是相像。

既然是这样,方鸿安也就不再强行要求他休息。

只是这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这小子,从那一地狼藉的过去里拽出来。

把养蜂场交给郑全之后。

回到土屋里,方鸿安便开始着手这第二个养蜂场建设的事宜。

因为地方早已经选定好,这趁着今天有时间,方鸿安是准备先把报告打了,先把承包山的事情搞定再说。

这拿着笔刚把报告写完,这刚准备动身去杉木岭村找老支书。

屋门外,就传来了老支书王祥顺的呼喊声。

得!

这老支书真是曹操属性十足。

这都第二次了。

听这呼声,方鸿安就知道老支书这肯定是又领了人过来的。

要不然,这应该是直接就进来了。

出了门一看,果然是那一边走一边叫喊的老支书身后,还跟着两个中年男子。

白衣服灰裤子的装扮,一看就是单位里的。

再一看那上衣口袋的上方,还印着的几个小字。

开始隔着远,看得不大清楚。

等渐渐走近了之后,方鸿安才看清了居然是“三食品”三个字。

三食品?

愣了一下之后,循着记忆,方鸿安很快反应过来。

这应该所谓的“三食品”指的应该是潇南地区的第三食品厂。

在提倡工业自足,轰轰烈烈建设现代化的时代。

像潇南地区零零散散的有着好几个食品厂和饮料厂。

这其中效益最好的,无疑就是方鸿安第一次去千马坪圩场卖蜂蜜的时候,胖婶孟九香卖的那些罐头瓶子的原厂家——据说生产水果罐头在全省都相当畅销的八厂。

全称是潇南第八食品厂。

而再往下,就是以生产蜜饯和果脯闻名的第三食品厂了。

简称三厂。

在他们的工衣上,一般就简写为三食品。

这食品厂的人找上门。

看来……是有买卖要谈了。

方鸿安嘴角一笑,这也正和他的意。

这廖叁那边一个月给五百斤的量,已经是极限了。

就算他吃得下,方鸿安也不会在多给了。

按现在的生产状况,光是眼下这山上的第一个养蜂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的大流蜜期,一个月基本能保证是五百斤以上。

再加上挖野蜂蜜的收获……

兰溪村那边的养蜂场……

等到了鼎盛时期,这一个月达到一千斤蜜是完全没问题。

在加工厂还没办起来之前,方鸿安是需要一个稳定而有影响力的销路。

而眼前的第三食品厂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首先是他们肯定有需求才会找上门来。

而如果一旦供货成功,对养蜂场来说,能在起步阶段就跟第三食品厂这种,在整个潇南地区都有着良好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大厂建立合作。

对养蜂场的声誉带动,也是很有效果的。

打定了主意。

方鸿安赶紧是笑着迎了出去。

这等方鸿安刚走向前,老支书立即就迫不及待的介绍了起来。

“鸿安!这位是地区里第三食品厂张科长和刘科长,这过来找你,是想跟你谈蜂蜜采购的事情的!”

他这说完,又立即想着那张科长和刘科长介绍道:“两位同志!这位就是方鸿安同志了,那报纸上的养蜂场就是他办的,上次我们薪县的副县长都来考察过了!绝对是放心、好吃的好蜜!”

他这介绍的同时,也不忘极力的帮方鸿安宣传了一番。

“方鸿安同志!你好!”

这刚介绍完,那领头的张科长,主动的朝着方鸿安伸出了手。

随后是那位刘科长。

再是一番介绍之下,方鸿安也更清楚了两人的职务。

这张科长,是三食品厂采购科的科长。

而那位刘科长则是生产科负责生产的一位副科长。

将两人领进屋,在感叹了一番方鸿安的年轻之后,那位张科长直接切入了正题:“方同志,我们第三食品厂,伱应该听过吧!”

在看到方鸿安点点头之后,他又是笑着道:“在食品这一块,我们在整个潇南地区也是数一数二的!我们声场的食品品类也很多……

这其中呢,就会用到很多蜂蜜!这次过来呢,主要是想跟主要是上次在报纸上看到你的事迹!向报社的杜远波同志打探了一下,听说你这里有蜂蜜销售,所以想过来看看蜂蜜的情况,如果你们产的蜂蜜,能符合我们的要求的,再聊聊合作的事情怎么样?”

张科长挑着眼看想方鸿安。

虽然脸上的表情克制得很好,但那嘴角间,还是展露出了一抹得意而骄傲的神色。

在他看来,他们一个地区里的国营大厂,找上一个这种穷乡僻野的小山村里的后生仔。

这后生仔的心底,怕是早已经是激动的乐开了花了吧。

这接下来,按照他担任着采购科科长的经验,应该会是马上攀附着要示好了。

然则,出乎这位张科长预料的是。

方鸿安只是淡淡的点点头,脸上丝毫就看不出那种欣喜的模样,只是在思忖了片刻之后,才对眼前的张科长道:“不知道……贵厂每个月对蜜蜂的需求,大概是多少斤?”

惊诧于方鸿安的着镇定的表现。

那张科长和刘科长不由得是互相看了看,看明显都看到对方眼眸子里的诧异之后,刘科长悄然的朝着张科长努了努嘴。

张科长立即懂得了刘科长的意思。

他这是在说,这采购的事情由他来负责,要甩给他来说。

张科长沉吟了片刻,才半眯着眼,缓缓的道:“这个……其实上边给我们有配额,我们这次主要是先来看看,毕竟配额部分就差不多可以满足生产了,这剩下的……如果我们蜂蜜,也可以用白砂糖代替。”

他并不直接回答方鸿安的问题,而是通过各种暗示,表达了他们厂对于蜂蜜的需求并没有那么的强烈。

这话说起来虽然也是客气十足,但又无时无刻不把那作为大厂的傲气体现了出来。

听得这话,就连一边的老支书都不由得是拧起了眉头。

不过……

听着这些话。

方鸿安却是再次淡淡的一笑。

两世为人的经历,让他再清楚不过这些所谓大厂大单位自觉是高一人等的作态了。

至于那对蜂蜜需求不强烈的暗示,就更是虚张声势了。

前一世在养蜂的时候,他就跟这种国营的厂家有过接触。

就纵然那是在二十年之后。

上边给到这种偏远地区的食品厂的蜂蜜配额,也是十分有限的。

就更别说这事在养蜂产业还刚刚萌芽的现在了。

像第三食品厂的蜂蜜配额,应该是相当少的。

至于说用白砂糖替代的说法,那就更是扯淡了。

就拿这第三食品厂里的拳头产品——蜜枣来说。

前些年,是整个潇南地区的人都知道是难买到。

这些年,是容易买到一些了,但普遍的反响就是,这蜜枣的味道是远不如之前好吃了。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前些年的时候,是坚持用蜂蜜来制作蜜枣,而因为蜂蜜配额少,导致蜜枣的产量也很低。

而近些年,这第三食品厂为了提高产量,就开始用白砂糖代替蜂蜜来制作。

结果也就是质量大不如前。

根据方鸿安前世的印象,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这第三食品厂似乎是开始走下坡路。

随后,应该是在九十年代中期就破产了。

有着这些信息,方鸿安是完全不急。

眯着眼看了看眼前的张科长,起身淡淡的伸出手:“既然是这样!那就……不麻烦张科长和刘科长再多跑一趟山上了!”

“???”

“???”

方鸿安这番动作,直接是把一边的张科长和刘科长震愣住了。

“鸿安!”

一边的老支书都有些忍不住的对着方鸿安狂使眼色。

见方鸿安微笑着对自己摇摇头,那一副平静而镇定的神态,显然是心里有底,他这才是压住了内心的激动,稳定了下来。

而这时候,一边的张科长和刘科长,也是终于反应了过来。

感情,这方鸿安的意思,是要送他们走了。

那意思,是分明不想跟他们把这门生意再谈下去了。

这二人面面相觑之后,张着嘴巴是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