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襄阳

《[南宋]明君躺成计划》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岳飞家中人丁兴旺,晚饭也煮了一大锅。尽管他极力劝阻,赵谅都定要留下来与他家人一同用饭。

这也是赵谅头一次见到岳飞除了岳云以外的家人。其中年幼的两个生的像岳飞,配上婴儿肥的小脸和奶乎乎的声音,联想起来,别有一种离奇的趣味。

赵谅没忍住,各自逗弄了半晌,把两个孩子都捏的哇哇大哭,才悻悻放手,心虚地退回原位,果然对上岳飞欲言又止止言又欲的神情。

“算了,吃饭吧。”岳飞叹了口气,还是放弃了劝谏官家稳重些的想法。

李孝娥斜睨了自家丈夫一眼,又对赵谅笑道:“官家别看鹏举叹气,昨日他才把五哥儿逗哭过,在外头倒是端起架子来。”

岳飞也朝妻子瞪回去,埋怨她四处揭自己的短。

赵谅和张宪都憋着笑看两人的眉眼官司,坐在下首的岳云先忍不住“扑哧”一声。

岳飞恼羞成怒地在他额头上敲了一筷子:“吃你的饭,笑什么笑?”

岳云埋下头扒拉了两口饭,没忍住又笑出第二声。在岳飞伸筷子来打他的瞬间,抱着碗蹿到赵谅身后。要不是岳飞眼疾手快地收了回去,赵谅差点都要无辜受累。

一顿饭就这么在鸡飞狗跳中度过。赵谅愉悦地伸了个懒腰,颇有种从案牍劳形中解脱出来的神清气爽。白日里纷繁的政事似乎已被抛到脑后,眼前的,只有屋内的家长里短和屋外的清风朗月。

“臣不日便要去襄阳,还有些事情要禀奏。若官家不急着回宫,可否到书斋听臣奏事?”

听到背后岳飞的声音,赵谅只有痛苦地扶额——果然自己还是逃不过加班的命运。

岳飞留下赵谅,说的并非是自己北伐打算如何进军,而是叮嘱赵谅留在鄂州,遇到事情该怎么办。

譬如说江防要怎么布置,朝政该怎么调和,粮草又该如何转运,自己留了哪支军队在后方供他调遣,简直事无巨细,恨不得都嘱咐一遍。赵谅听着听着,差点幻视了诸葛亮的《出师表》。

“相公且放心,我定会守好这半壁江山的。”

未及弱冠的少年立在幢幢灯影下,一改平日嬉笑玩闹的模样,眼神里,自有一诺千金的坚毅。

岳飞看出他的认真,刚刚放下心来,便见面前的少年又恢复了往常的笑容,顿时才落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只是,岳相公,倒也不用这么快就作别吧。”

岳飞不解地望着他。

赵谅深吸一口气:“我想和相公去襄阳劳军,可以吗?”

这是刚刚岳飞叮嘱他的时候,他才临时起意想到的。赵谅也说不清自己是什么想法,也许只是看北伐大军纷纷往襄阳聚集,有些被抛弃的感觉,又或者只是想离前线近一点,好显得他付出过什么努力一般。

但他清楚去襄阳就是底线。虽然那些大臣们整日劝谏他亲临前线,可要是他往真正的战场去,这些人保准又会要他珍惜性命——甚至只是去襄阳,说不定都要被许多人阻止。

毕竟相比于四面都有屏障的鄂州,襄阳已经很靠近金兵了。

岳飞有些头疼:“虽然淮西和江东有胡相公坐镇,上游的江防也可以交给循礼,但总归有官家居中主持,遇到变故才能及时处置。真把行在又从鄂州搬去襄阳,非但和江东交通不便,殿前司这三万人调走后,京西的防御也会空虚。”

“我知道我知道,”见岳飞误会自己是想把整个朝廷又搬到襄阳去,赵谅赶紧解释,“这才来鄂州,我又不会那么出尔反尔地瞎折腾。我只是想先轻车简从去襄阳劳军,然后再回鄂州便是。”

岳飞依旧很为难。

凭他自己的意思,他是很愿意答应的。奈何轻车简从去前线,同样意味着危险,朝中那些大臣,若是劝不动官家,多半要弹劾他进献谗言。

但岳飞却觉得,比起当缩头乌龟,愿意去冒险,总归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

官家的安危固然重要,但要是打起仗来,还去权衡利弊、患得患失,难免不会把人教的畏敌如虎,一遇到硬茬就转进如风。

果不其然,第二日赵谅在朝堂提起此事,收获了一片反对。

由宣抚司正衙改作的行宫大殿,今日挂了块“紫宸殿”的匾额,便意味着是朔望大朝——待明日常朝起居,它就会改名叫“垂拱殿”了,若后日在这里举办御宴,那匾额就该挂上“集英殿”。

赵谅初来的时候,还被这草台班子的办法惊了一下,如今却已习以为常。

可大殿无论叫什么名字,它都只有宣抚司正衙的规制,容纳不下数百朝臣。于是屋内站的满满当当,官阶低的,只好站在外头去。这群人在逼仄的屋子里吵起来,如同一百只蚊子“嗡嗡嗡”,非但是赵谅,连朝臣们自己,也都受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