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帝国一统,智囊刘伯温

《穿越大明我成了老朱儿子!》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实际上,朱老心里更倾向于刘伯温。

他深知,刘伯温的才识实超李善长,只是李善长在人际交往和政略上更胜一筹。

既然李善长能提出这样的策略,那么才智更甚的刘伯温呢?

必然也有对策!

或许,他的计划会更为出色。

如果刘伯温能提出更优的方案,朱老就能借此良机,封他为侯。

其实,以刘伯温的功绩,大明立国后,封侯是理所应当的。

况且,当初**行赏时,马皇后就建议封刘伯温为侯,但朱老在这一点上有些心胸狭窄,只给了他诚意伯的称号。

何故?

因为刘伯温骨子里那份文人的清高,特别是他那卓越的才华,让他内心骄傲,对出身草根的朱老帝多少有些轻视。

因此,朱老在册封爵位时,有意压制了刘伯温。

倘若刘伯温肯向他低头,现在绝非仅是诚意伯。

或许已是侯爵。

甚至公爵亦非不可能。

当年一同打天下的众人中,他的爵位最低。

对此,朱老心中略感内疚。

毕竟,刘伯温在征战中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他的辅佐,朱老夺取大明江山绝不会如此顺利。

能否封侯,就看这次刘伯温的表现了。

\"陛下!\"

\"微臣确有一策,大明皇族繁衍至第九代,人口众多,即便倾尽国库,也无法供养所有宗室成员。\"

\"既然如此,为何不精简一部分宗室成员呢?\"

\"我大明的宗室爵位仅分八级,按陛下原有规定,降至第八级奉国中尉后便不再降低,陛下可稍作调整,若第八级爵位的后代未对大明有所贡献,无功绩,可保留宗室身份,但无爵位,无俸禄。\"

\"欲有爵位,享俸禄,必须立功方能获得。\"

\"如此一来,大明宗室数量将维持在可控范围,不至于膨胀至数十万的惊人数字。\"

\"陛下您的恩泽庇护至第七、第八代,已显仁慈,大明宗室定会感激陛下。\"

\"正如古语所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便是此理。\"

\"这!\"

刘伯温此言一出,朱老神色一怔,果然是刘伯温啊!

他的提议与朱肃的中策有许多相似之处。

然而!

朱肃提出的策略,详尽且无懈可击,连老朱都无法挑剔,刘伯温的计划相比之下显得过于保守。谁能预测到第八代时,明朝皇族的规模会膨胀到何种地步?

他们之前在御书房中估算的数量,终究只是猜测。

朱肃这个叛逆之子,却做了个假设。

假如有几位皇子懒散度日,只知生育,像周文王姬昌那样一胎接一胎,生出上百个孩子。

那该如何应对?

到了第八代,可能就会冒出十多万个皇族成员。

如此一来,国库也会被拖垮。

若非朱肃的三个建议,老朱或许会接受刘伯温的计划。

又或许!

他会将刘伯温和李善长的计划融合一体。

那样或许能与朱肃的中策相媲美。

想到这里,老朱心中不禁有些失落,刘伯温和李善长真是让人失望啊!两个最聪颖的脑袋加在一起,竟不及家中这个叛逆儿。不过失落之余,心中也有一丝自豪。

这是我老朱家的麒麟之子。

“嗯?”

朱肃在那边听完刘伯温的提议,眼睛不由瞪大,接着说:“果然是青田先生刘伯温,竟有这般见解。”

“如果能进一步完善,那就太好了。”

“五弟!”

朱棣听后忍不住插话:“难道刘伯温的方案可行?”

“嗯。”

朱肃点头,接着说:“至少比李善长的好,刘伯温的方案多少能解决问题,不会引发新的麻烦。”

“而李善长的方案,刚才已告诉你,风险极高。”

“哼!哼!”

朱棣轻哼一声:“这李善长一看就不是正派人,五弟,你说呢?”

朱肃随即笑道:“四哥,我同意你的看法,他看起来就不像个好人,以后你最好少理这家伙,别让他坑了你。”

朱肃清楚记得,李善长的结局相当悲惨。

除了那个成为驸马的儿子,全家都被送上断头台。

不过!

这是他自己咎由自取。

退休后在家安享晚年,不是挺好的吗?

只要不惹事,不自己找死,老朱或许还能容忍他,徐达和汤和就是最好的例子,最终得以善终。

而李善长,人虽离开了朝廷,却仍在那里安插耳目,时刻关注朝廷动态。

你到底想干什么?

况且,当权丞相胡惟庸叛乱时,还秘密找过李善长,承诺事成后封他为淮西

王,却被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