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所托非人

《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杨奇没想到自己还能有再次指挥北军的机会。

昔日在长安,他虽身为北军校尉,但他年轻无军功,又出身弘农杨氏,在北军之中可没什么名望,惟一一次领兵,便撞上吕布郭汜之乱,从此之后,杨定的仕途起起落落,颇为不顺,可以称得上一句“时运不济”。

杨奇如今是大司农的属官,领着个导官的职位,掌御用和祭祀的米食干糒,无论如何都和北军扯不上关系。

因此门客在董承面前提议用杨定分裂北军时,董承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然而门客却劝道:“国舅,杨奇管理北军时,现下的北军校尉李蒙曾属杨奇麾下,二人素有旧谊。北军之中亦有不少昔日的长安守军,这些人唯忠于天子,同后来编入的青州军积不相能……且杨彪之事在前,这杨定安能不怨?情势紧迫,唯有冒险一试。”

董承心知这关头容不得他再多加考虑,他膝行至自己最信任的门客身前:“举族累卵,命皆悬于先生之手,请必竭尽心力,以副所托!”

老门客笼罩在阴影处的面孔露出个带着嘲弄意味的笑容,注视着董承伏在地面上的脊背。

他话语中的谎言很多。

杨定和李蒙之间可没什么情谊。

至于那些长安守军?

比起天子,说不准那些人会更愿意听种伯衡的命令。

此时此刻,这样一支可用的军马送到种辑手边,他到底会如何抉择呢?

应当是不会去用的。

老门客有些遗憾,幸而他还有董承。

杨定、李蒙和那些长安守军,能给曹操造成的伤害微乎其微,自然也不可能对董承当下的局面有任何改善,但,只要这群人动起来,覆灭在曹操手上,对于他而言便是对方全部的价值。

董承不会是有知道这些事的那一天了。

杨奇不知道自己在被人算计,答应董承去北军煽动军变时,除去以为这背后是刘协的意思外,他也有一些自己的私心。

或许是受杨氏与袁氏的关系影响,天子诸侯之中,杨奇的立场隐隐要偏向于袁绍。

曹操到底是阉宦之后,若非倚靠地利,他安能有今日?

不过一朝得势,便迫不及待剪除天子羽翼,对他们这些士族下手,如此猖狞之徒,尚不如李、郭之流,怎能叫自己这些人愿意屈仕于他?

倘若可以借此机会救出天子……

杨奇只能暗恨时间紧迫,他来不及遣人去冀州给袁绍传信,他坚信袁氏世受汉室恩德,名声煊赫,其下田丰和沮授等人,皆刚直士也,若天子在冀州,定无不至遭受这样的屈辱!

另一边,北军之中,经历过两次长安之乱的李蒙敏锐地感受到了似曾相识的“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王三,这个时辰夏侯将军还未至营中,你就不觉得有些不对劲?”

李蒙在一堆捧着碗的士卒中,一眼看到边上的空地上有一个摞了三个干饼的碗,他习以为常地走过去坐下,往右边一拍,果然立刻听到王三憨厚的应答声:“啊?”

王三摸了摸脑袋,咽下嘴里的饼:“或许是见兄弟去了?不是说那个……小夏侯将军昨日刚回来吗?”

李蒙咂咂嘴,似乎想说什么,他看了一眼埋头啃饼的王三,无声叹了口气,又把那些话给吞了下去。

他心里的活跃着诸多猜想,抬起头扫过四周,一双眼闪着锐利的慌忙,迅速锁定士卒中那些熟悉的面容。

无论接下来发生何事,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别吃了,悄悄让兄弟们拿好长刀弓箭,尽量往我营帐边上靠。等兄弟来了以后,你一个人去找少……太史令,要是发觉外边不对劲,马上给我传个信儿,我带兄弟们过去找你们。”

“……俺晓得,你放心。”

王三一句话多不问,把碗里剩下的几个饼往怀里一揣就站起来,得益于他毫无存在感的特性,王三甚至不需要去找上官编理由,要什么手信,只消往进出的某支队伍中一插,便能顺顺利利地混出去。

冬天穿得厚,王三出了北军军营,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将军衣脱下,翻过来卷了卷,重新套进自己的粗麻衣裳里,悄无声息地掩盖住自己的身份。

外边一件褐色麻衣,配上他低着的,黝黑憨厚的面容,王三挤入街头往来的人群中,就仿佛一滴水落进江河一般融洽自然。

许都的街道在旧有的基础上,仿制长安布局,重新划分了闾里,方市,虽然场景与街头往来的人皆非旧时模样,但行走在街道间,王三还是会生出些许难以言喻的熟悉感。

王三轻车熟路地穿过东市,他走得快,一双眼快速翕动着,随时留意四周熙攘的人群,一切似乎都与往常别无一二,看不出一丝一毫李蒙所说的“不对劲”。

眼看着要到种府前,王三眼尖地望见有一个人正在门前同仆役在说着什么,王三不知那人身份,有心等那人离去后再入种府,但又怕这人非是善类,会对种氏父子不利。

正握刀寻思间,那人恰巧侧过半张脸,王三认出这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