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认命吧,报告写好了

《抗清》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太皇太后言图海才略出众,可当其责。

这句评语一点没错。

穆里玛兵败导致满洲八旗几近全军覆没后,图海于乱军中几次欲自缢殉国都被左右劝阻,后因迷路被困于山林数日,直至被郧阳总兵牛万程部发现方得救。

从老林出来的图海如隔一世,未及平复心情,便投入围剿大事。

其先以定西将军身份连发数令,严禁封锁茅麓山的湖广绿营擅自解围,只叫湖广提督董学礼督领万余兵马追击突围出去的明军偏师。

此举令得一心想调动湖广清军回援武昌,从而让清军防线出现重大缺口的王五战略破产,不得不开启同湖广方面的和谈,以求保留抗清火种。

利用清廷同吴三桂的矛盾、鳌拜同清廷的矛盾开展的“和谈”进行的相当顺利,也迫使湖广方面完全站队穆里玛,由此孤立“主战派”图海。

然而就在王五同张长庚、图尔格等人前往兴山准备解决图海,以求将和谈彻底坐实时,茅麓山却再一次惨败。

不是败给观望的四川清军,而是败给了陕西清军。

总兵王希忠的叛变令得清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北线重地纱帽山寨,尔后清军在王希忠的带领下又陆续袭取了北线数处要寨,包括存放大量粮食的长坪。

虽然南线取得黄龙山之战大捷,俘虏缴获甚多,但北线的丢失让根据地的形势变得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险峻。

尤其是存放粮草的长坪失陷,令根据地几万军民陷入粮草难以为继状态,且无法再实现粮食自给。

因为长坪一带是茅麓山最大的产粮区,此地每年出产的粮食占了根据地军民所需一半。

如此重地丢失,自让明军如鲠在喉。

为了夺回长坪、纱帽山寨,李来亨、郝摇旗、袁宗第三位老帅商议之后,决定由从五营兵中抽出五千精兵向清军发起反击。

之前经郝摇旗提议,根据地恢复顺时五营兵旧制。

李来亨部分中、前、后三营;袁、郝两部改为左营,王五与刘亨从巫山带来的2500余人编为右营。

后左、右二营各得到不到千人的俘虏补充。

五营兵以李来亨部最多,有8500余人,明军总兵力在13000人左右。

然纱帽山一战王希忠杀总兵高国玉降清,致使派驻在纱帽山寨的2000明军或死或降,其后又被清军攻占数寨导致李来亨部折损严重,如今战兵不足4000。

袁、郝所辖左营兵也是不足2000。

右营主力连同一些反正的降军、俘虏被王五带着杀出重围突了出去,如今留守黄龙山一带的就是左都督郭升指挥的1500人,另外就是留下的塔天宝部总兵马昌元的几百人,以及刘亨手下数百兵。

明军的兵力已然由先前万余人缩减到不足七千人。

清军是全线包围,迫使明军必须全线布防,如此兵力更是相形见绌。

不过幸运的是由于王五部突围杀到清军后方,虽没能让东线、南线的湖广绿营解围,但也迫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西线的四川绿营不知道什么情况一直按兵不动,这就给了三位老帅重新组织兵马夺回北线的可能。

为打通北上通道,配合在清军外围活动的王五,李来亨亲领总兵五员率四千精兵猛攻占据长坪的陕西绿营。

袁宗第则领一千人攻打长坪西北的两处军寨,以求牵制纱帽山寨云集的陕西绿营主力。

若李来亨部顺利夺回长坪,两位老帅则合兵攻打纱帽山。

如此,若能夺回纱帽山,根据地军民尚有突围可能,否则用不了多久不是被清军围攻而亡,就是粮食吃光自溃。

南线由郝摇旗、郭升等主持。

战事打响后,明军在李来亨指挥下抬着云梯、盾牌、手持钩镰大斧不断猛攻,冒着清军如雨炮矢,蜂拥攻打。

将士莫不奋臂争呼,拼死力战,然守御长坪的清军是河北镇总兵鲍照部,有营兵五千。

他们利用长坪地形凭险据守,明军猛攻数阵都无法突破,不得已李来亨只得下令收兵。

此战明军损失千余人,右都督高凌云、总兵王学礼、李可明阵亡。

李来亨之子李复国也被清军箭矢射中。

袁宗第部将王一甲阵亡。

此战不仅导致明军再也无力夺回北线失地,也让明军内部再次军心不稳,有官兵私自逃出向清方投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