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 大胆韩信

《大秦二世皇帝》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回城的路上,蒙毅忧心忡忡。他知道张良在顺势点拨他。一路上权衡利弊,几乎不再言语。

“韩信,那三个女子查清楚来历了吗?”扶苏突然问道。

“陛下恕罪,正在加紧查,一有消息,立即报知陛下。”韩信心头一紧,赶紧回答。

“不急,今天登基,忙忙碌碌,略有不逮是常情。”扶苏语气很温和,像是在说一件平平无奇的事情。

“臣立即去办,亲自督办。”韩信连忙说道。

“哦,朕想起来了,清晨时分安排了蒙大将军去查。蒙卿啊,回头你问问蒙大将军。”扶苏转头对蒙毅说道。

蒙毅有些走神,一时没反应过来,直到韩信拿手轻轻捅了捅他。

“臣遵旨。”蒙毅急忙回答。

他心里一直在权衡张良的话语。大秦军方两大柱石家族,一曰王,二曰蒙。这两家厚植军队,比张良家族在韩国的地位还高,毕竟丞相不能直接染指军权。

始皇帝当年受昌平君背刺,对楚系势力严加堤防,楚系代言人扶苏受到巨大影响,劝说焚书坑儒只是表象,当时先皇确实动了替换扶苏的念头,将他放在上郡监军,一是给军功,二是远离**中心,三是出巡带胡亥向天下人明示。岂料,胡亥考核不合格,别无他法,为了大秦万世基业,只得让扶苏**。

武安君殷鉴不远,文信侯事在眼前。军权相权对皇权有威胁有冲击,都不能安稳地功成身退。蒙毅权衡许久,终于决定劝说父亲致仕退休。

正当他满脑子在思危、思退、思变之际,只听扶苏笑着说:“有几件小事,咱们先议一议。”

三人躬身以示聆听。

扶苏微微摆手,道:“咱们私下几人,不讲这些虚礼。”

“臣等遵旨。”三人躬身回复。

扶苏见几人坚持,也便由着他们。

“这一大圈转下来,朕发现村落之间口音不同,很多孩子不能读书识字,这不利于文字推广,形成有凝聚力的大一统文化。朕思虑,莫不是官学为主,民学为辅,由百家出人出力,把七至十岁的孩子**起来,教授雅言,传授文字,让他们能够最基本会读会说会写。卿等以为如何?”扶苏心里认为这是一个好政策,应当不会有反对之声,先与几个亲信小会定调。

“陛下。大秦四十余郡,数百余县,数万村落。诸子百家以农家人数最多,也不过万余人,实难一次性铺开。”张良有些为难,微微苦着脸说道。

扶苏面色不愉,脸拉得老长,但也知道张良说的是实在话,有些不甘地叹息。

“陛下,不若依旧采取远交近攻同理策略,依次在老秦故土与中原大地进行试点,先由诸子百家传授秦腔雅言并基础文字,再由老秦人传授中原三晋,以此推行,终究能够小成本,稳妥推行!”张良急中生智。

“大有大的难处。依张卿言,先在关中推行吧!以法家为根本,百家为辅!”扶苏仔细思量,觉着张良的话语是很有道理的,便从谏如流!

“现在,黔首好安抚,减少劳役,减轻赋税,与民休息,一代人便可归心。遗老遗贵,诸子百家不尽然把自己当成大秦子民,妄图颠覆大秦的不在少数,陛下,我等还需慎重!”韩信时而皱眉,时而舒展,时而低头,时而踌躇。

对大秦来讲,他父亲死在秦狱,他本是防范的对象,现如今,二世信任,简在帝心,可能是他一辈子都不能再得恩宠,一个不慎言,丢了陛下偏爱,得不偿失。

他本身也是遗老遗贵,还是韩废王安的旁支兄弟。若不是得到扶苏赏识,也依然只能在咸阳城穷困潦倒,籍籍无名,了却一生,母亲也只能陪伴着他,无奈早逝。

士为知己者死,他此时发言内容虽然会对他造成巨大冲击,可若是没有扶苏,也就没有他韩信的今天,所以他鼓足勇气说出了让扶苏微触眉头的话。

扶苏停下脚步,韩信几人也立即止步,君在前,臣在后,非特殊情况,礼不可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