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

《(伪装者)追光》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1996年深秋,上海,九江路一座老大厦。

几辆黑色奔驰轿车停在大门口,车门打开,一行人簇拥着一位老人下了车来,往银行内走去。

大堂内早已有人在等待,见到人进来,马上迎了上去。

老人并不着急,他抬头看了看大堂的穹顶,心中感慨万千,改革开放以来,他回国、回上海不止一趟了,但这座大楼,这座原属于大陆银行上海分行的大楼,甚至在解放前,他都从未来过。

“金库往这边走。”一行人跟着上投的经理沿楼梯而上——这座大厦原属于大陆银行,解放后几易其主,一度还属于上海钟厂,到了九十年代初,由上海信托接手,大厦内保留的四间保险金库,也由他们接收了。

在金库大门前,经理礼貌地微笑:“按照惯例,我需要当年保险箱用户的钥匙、印鉴,如果这位顾客已经不幸离世,还需要相关的法律文书。”

虽然经过了动荡的年代,金库的保管传承有序,几乎所有资料都很齐全,这是极难得的,可是有些保险箱因为年代久远,很多用户早已无法联系上了,这些隐藏着时光秘密的保险箱,也许还要一直静静等待下去。

前不久的有一天,有人联络他们,时隔五十多年,五个最后一次启用可以追溯到抗战胜利前后的保险箱,竟然有人来认领了。

这件事在公司里也掀起不小的热闹,大家都议论纷纷,解放前哪,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来开这个保险箱?他们的祖辈父辈是什么身份,他们现在又是什么身份?最重要的,保险箱里到底有些什么宝贝?

——毕竟,不论是现在还是解放前,开一个保险箱,都需要不少的托管费用呢。

“当年开保险箱的,是我的大嫂,她已经在1975年走了,我大哥在1990年走了,这个,”老人指指旁边的扶着他的后辈,“他们留下一儿一女,这就是他们的儿子,根据她的嘱托,由我来主持打开这五个保险箱,她活着的时候,留下了书面委托。”

他再指指身侧:“这是我们的律师。”

律师上前,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叠资料,递给经理:“这是相关资料,包括各位当事人的身份证件、委托书影印件、证明文件和公证书。”

这也是走个过场,所有的前期程序,律师早已代为办好,双方也已经充分对接。

经理略微翻了翻,就递给了身后的工作人员。

律师又说:“按照程妙芳女士的委托,她托管的五个保险箱,其中两个,留给明家诸位,另外三个保存的物品与抗战有关,要求捐献给抗战博物馆,”他掌心向上,礼貌地指向另一侧的三位,“这三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交接相关要捐献的物品。”

确认无误后,经理打开了金库的门,这座金库由美国莫斯勒(Mosler Safe)公司制造,整座金库由专门加固的厚18英寸钢筋混凝土壁及一个选用最高等级的钢铸造成的钢衬精细安装组成,历经七十多年的风雨,依然坚如磐石,固若金汤,金库门有18英寸厚,由经过一系列特殊铸造冶炼的表壳钢建造而成,并通过24根直径3英寸钢螺栓锁定,只要有钥匙、密码和正确的相关步骤,不需要费很大力气,便可轻松打开。

“金库不能进去很多人。”经理礼貌地说,“剩余的人可以在走廊那边的小会议室等待。”

一直扶着老人的那位男子体形高大,看起来四十岁上下,身材却保持得极好,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久居上位的气势,却又并不凌人,他也是一群人中的主事者,略微沉吟之后,他很快就下了决定:“我扶小叔进去,李律师和严主任和我们一起进去,就四个人,其他人先去会议室等一会儿。”

严主任就是博物馆来的三人中的负责人,他接到上面的通知,来接收一批捐赠的文物,并被嘱咐对方是极为重要的客人,要求他一定要郑重对待,虽然并不清楚对方到底如何重要,他还是立即抽调了组里的两个最利落又能当事的年轻人一起来办这件事。

没有异议之后,大家各自分成两拨。

进了金库,老人的目光久久地、缓缓地打量着这一切,仿佛在怀念,在进入那个时代,那个他怀念的青春、热血却又悲怆的时代。

经理对照了一下自己手中的钥匙,钥匙的造型十分古旧,上面刻有号码:“五个保险箱是231、345、622、738和744。”

“我们并不知道每个保险箱里存了什么,就按顺利打开吧。”那位男子做了决定。

老人点点头。

“好吧,231号。”

经理接过那个男子递过来那把对应的钥匙,又取出自己的钥匙,插入后双手同时一旋,安静的金库里,大家都听到了里面机械表盘时隔五十多年再次转动的闇哑的咯吱声,接着咔嚓轻响,打开了。

保险箱里面看起来灰扑扑的,并不像有什么金银珠宝的样子。

老人推开扶着自己的男子,手虽颤抖,却极为小心翼翼地,从保险箱里取出一件东西,一个画轴,画轴泛黄,看起来十分有年头了,他把东西放到经理准备的托盘里,这时严主任一醒神,连忙递上一副手套:“明老先生,物品贵重,还是戴上手套吧。”

“谢谢。”老先生强忍激动,戴上了手套,慢,而郑重地一样一样取出物品,多数都是卷轴和用牛皮纸卷着纸筒,保险箱不大,很快,东西就取完了。

“明一,你来吧。”明老先生深吸口气,激动了许久,怕自己撑不住,他将手套取下来,递给身边的男子。

“是,小叔。”明一将钥匙递给经理,在开启保险箱的空档戴上手套。

第二个保险箱内的东西多数也是用牛皮纸和信封包裹的,只是看来物件细碎许多,因此取出来也繁琐很多,零零碎碎的,堆了一盘子。

第三个保险箱,塞得满满当当,几块水头极好的翡翠原石,大小形状不一,已经擦去了表皮,只剩下玉肉,虽未打磨,却已光华天成,莹润透亮,这几块都是最顶级的玻璃种,有阳绿、福禄寿三色、鸡油黄各色,甚至一块拳头大小的,是最为罕有的祖母绿,还不说箱子里还有好几个指甲盖大小的碎玻璃——那是未经打磨的钻石。

经理和严主任都是暗自抽了口冷气,这一小屉子虽不是金条,但若是做成珠宝成品,可值好几个亿,这位明家的大夫人囤财有道,只是不知当年是真有眼光还是阴错阳差?

李律师并不太懂珠宝行情,可和上流圈接触多了,他多少也知道,这些东西价值不菲。

明一淡淡地说道:“根据妈妈的说法,一箱字画,一箱石头,第一个和第三个箱子应该是留给我们的,那么,刚才第二个和剩下两个保险箱,应该是要捐献的物品了,严主任,剩下两个箱子,就由您来打开吧。”

严主任一愣,继而从善如流:“好。”

开启保险箱总共花费了近一个小时,等所有的人都聚集在小会议室时,才是最让大家激动的时刻。

留给明家的东西,翡翠珠宝是一眼可见的,明老先生在大家的屏息注目下,打开了一副画轴。

“梅先生!”严主任旁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失声惊呼。

然后他被自家主任瞪了一眼。

落款:婉华赠芳,落印:缀玉轩主人。

谁不知道是梅先生啊。

再看时间,癸酉年,这是1933年,当时梅先生正定居上海,排演新戏,而“芳”正是明家大夫人的闺字,那么这幅画应该是梅先生作为朋友交往赠给明家大夫人的应和之作。

后面陆续打开的卷轴,也有张大千的,也有徐悲鸿的,也有潘天寿的,都是那个时代名动一时的书画大家,多数是收到的赠物,经理和严主任几个看着看着,都已经麻木了,而牛皮纸卷着的几个纸筒,展开之后,夹着的也是没有装裱的字画,尺余见方的小副,最多的还是民国大家章枚叔的手幅,其余也都是当年名动一时的人物的笔墨,亦不乏蒋公、戴雨农等国党名人的题字,大家翻到最后,竟还有一副周公题字:

“难酬涛海亦英雄”。

书的正是周公离开南开前往日本留学前所写慷慨诗作“大江歌罢掉头东”的最后一句。

看来这位明家大夫人,交友之广阔,人脉之深厚,令后人咋舌啊。

“解放前的上海滩还有这样一位风云人物,我怎么都不知道?”一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疑惑地小声嘀咕。

接下来,就是清理要捐献的部分了。

严主任戴好手套,深吸一口气,对身边的两个工作人员说:“小王,做好记录,小许,拍照不要忘记了。”

打开第一个牛皮纸包裹着的物品,大家都是一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枚纪念章。

纪念章不稀奇,但这是一枚苏联颁发的纪念章。

东北抗日联军派员参加苏军方组织的跳伞训练,事后会获得一枚苏方颁发的纪念章。

纪念章下,还压着些东西。

一本破旧的边缘洇着血迹的小本子,里面零碎地记了些东西,像是日记一般,字迹不美,还有很多错谬,但一笔一划写得很认真,行军线路,感想,清点弹药存量的记录,里面有一页,突兀地画了一个胖娃娃,上面还有几行不同的字迹:“马墩子三岁,老马思之如狂,特照年画画此像,以慰其爱子之情,并赠大名:马上,特记。”

明老先生听着侄子的转述,哈哈而笑:“这字必然是大嫂写的,这名字,也只有她这样促狭的人想得出来。”

本子下面,还有一张照片,两块银元,几本抗联战士的证件,还有一个信封,小心地抽出信封里的信,是战士们血迹斑斑的诀别书。

很多战士们其实不识字,好几份的诀别书上的字迹和之前小本子那个促狭口气的笔迹一般无二,应该都是同一人代笔的。

最后是一张泛黄的说明纸条。

“民国二十四年春,一路军第一团二排游击小队于抚顺杨家沟附近遭遇日军,敌方三十余人,荷枪实弹,我军十五人,全部英勇牺牲,呜呼,何其悲也,请杨家沟老乡代为收拢烈士遗体,火化殓葬,后余几方探寻故人遗属,碍于时境,多不可得,遗物代为收藏,当有重见天日教化后人之时。”

下又有一句:“纪念章及本簿为队长马前山烈士遗物。”

下还有一句:“开箱之人得晓此事,当为余寻访烈士骨灰,建立陵园,以慰英灵。”

大家深为震动,而在震动以外,又升起一股疑惑,这位明家大夫人,如何知道得如此详尽,又在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

几样东西一一摆在桌面上,严主任吩咐工作人员:“小王,几样物品,都记录了吗?小许,照片拍好了?” 见两人都点点头,肃穆地又将物品用牛皮纸包回去,装进专门的塑料袋里。

下一个牛皮纸包,沉甸甸的,颇有分量,摸起来,里面的东西不规则,却又十分坚硬,一打开,围观的人都傻眼了。

黑黝黝的飞镖,四角开刃。

下面压着的纸条写着:“济南一役遭遇忍者,单论身手并无可取之处,合击尚可,智克之,搜身后唯此镖有些意思,留作纪念。”

原来是忍者的手里剑啊,许多人也是今天第一次见到实物。

再细看,下面又有一行小字:“忍者武器多淬毒,小心小心。”

严主任心一跳眼一黑手一抖,差点把纸包扔出去。

明一——那位中年男子捂嘴轻咳一声:“姆妈真是……”十分爱开玩笑,若真有毒,怎么会故意写行小字来提醒呢。

明老先生也是露出了笑容,严主任这才反应过来,讪讪地让工作人员做好记录。

随着物品一件件打开整理,大家都十分吃惊。

淞沪会战时,别动队某小分队的合照,照片背后注着人名,战亡之人的名字上又框着黑框,照片上的几十人,竟只有五六人生还。

死于暗杀的刽子手谷寿夫当年的日记本和因攻占南京有“功”日本天皇恩赏绶勋的勋章,这正是大屠杀的铁证!

还有许多文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