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咸阳城乱(三)

《大秦二世皇帝》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老天爷终究忍无可忍,雷霆雨露一股脑倾倒而来。

舞动的银蛇击中山峦,远方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隆隆巨树倒地声,山鸟拼命扑棱着翅膀,逃到安全角落,磅礴的大雨倾泻着上天的不满。霎时间,渭水河泛起滚滚黄流。

在渭河畔送行的马兴等人,紧急着钻进马车,让管家挥舞着马鞭,驱赶马匹驾着厢车迅速离开。

那些穿着锦缎绸子,脚踩步云履,梳着椎髻或者歪髻,大腹便便的观刑者骂骂咧咧地在侍从搀扶下,踏着骑奴背部,走上轮距六尺的车辆。

蒙毅望着那群人高贵的做派,嗤之以鼻。他沉默着带领众人收敛了李氏百口尸首,李由尸体上的血染在他黑衣上,随从要擦,被他挥手制止。

“留着,留着警醒,也留着纪念。”

他与李由是熟识的,李由的三川郡守还是他建议扶苏向始皇帝争取的。李由是个有志向有能力的中年人,比他年长数岁。曾经在扶苏府上,他们能够谈天论地,彻夜不眠。他俩算得上是知己。

此刻的李由看起来平静、安详。死前没有懊悔,也不曾恼怒,一切顺其自然。

他是被其父连累的。其父谋逆,家族连坐,即使是身为扶苏侧妃的李氏也因此而遭遇贬谪。

其实也谈不上连累,他的三川郡守之位有扶苏保举,但也托了其父之福。三川郡作为扼守内史的东大门,是帝国屏障,也是帝国交通物流枢纽。始皇帝能够放心交由他掌管,有其忠心,有绑定李斯与扶苏,有拉拢新贵等诸多考量。

受其荫庇,承其特权,享其荣华,担其罪恶。

李由之死,死得其所,死得委屈,死得可惜。但,法不容情,法不容改,依法而行是治国之本,是大秦一统天下的制度保障。

蒙毅怜而鉴之。

大雨不停歇地下着,时不时来几声闷哼的响雷,闪电划过一道亮光。

渭河平原上,忙碌的黔首淋着暴雨,踩着泥浆,抢收粟米。成片的粟株被雨水冲刷,倒在泥浆里。抢收一株,便多一份收成。待到冬日,便多一份保障。哪怕淋雨会感染风寒,不定能够活到冬日,也要给家人多留一分希望。

黔首很苦,累弯了腰,磨破了脚,沟壑的手,苍颜的发,黝黑的肤,枯瘦的脸。好在,天下一统,总体能够安居乐业。不像以往,水深火热是常态,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很常见,人们常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现在好在稳定,黔首有希望。

泾渭分明的两条线,在风雨中平行而不相交,偶有相交也立即分道扬镳。

…………………………………………………………

扶苏下朝后被抬回太极殿,手里把玩着撰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的玉玺,远眺黄沙成龙围绕咸阳宫盘旋,发出沙沙声。他能够清楚听到咸阳城上空的雷雨声由远及近,乌云正从渭水河畔向西飘来。

他示意内侍魏和拿来丝绢,备好笔墨,强撑着坐起身子,额上青筋暴起,发髻渗汗,勉力写下平沙去雷止雨的旨意,加盖玉玺,向天地传旨。

旨意出太极殿,一路向东,所过之处,沙平雷止雨停,阳光渐渐恍出来,驱散了黑云。

扶苏像是耗尽心力,“哇”的一口鲜血吐在玉玺上,瘫软在巨大的龙榻之上。

玉玺流光溢彩,散发出阵阵芳香。鲜血伴着流光,融入玉玺,与扶苏建立若有似无地联系。扶苏看见一个缩小版的他,从眉心走出,走入玉玺内部敲敲打打,鼓捣鼓捣,烙印不知名的纹络。许久之后,他略带疲倦地重回眉心。只见玉玺华光内敛,字也变成“受命于道,既寿永昌”。扶苏很疲惫,又受伤很重,昏睡过去。

有侍从趁着如厕之际将一张小条悄无声息地留在东厕**,不敢多留,快步离去。

…………………………………………………………

咸阳城的酒肆今日格外热闹,雨后斜阳下伴着泥土的味道,刺激着喝酒的众人高声争论。

“传言太子扶苏将死,是假的,他只是被刺中了胳膊。我叔叔亲耳听到太子说'竖子,刺中孤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